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秋溫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秋溫,病名。發於秋季的熱病。可按一般溫熱病辯證治療。《溫熱經解.客氣溫病治法》:「秋溫,不大便五六日,舌苔焦燥者,熱病也,大承氣湯主之。秋溫,化熱十餘日,邪入厥陰,唇焦齒燥,耳聾,舌根焦黑,手指蠕動欲痙者,三甲復脈湯主之。秋溫,溫邪下陷為熱利,下重者,白頭翁湯主之。」「秋溫下陷,泄瀉不止,欲作痢者,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。」參見溫病條。
秋溫,是指在秋季發生的溫熱病。秋季是自然界由熱轉涼的季節,人體的陽氣也開始收斂,如果此時不注意保養,就容易感受外邪,引起秋溫。秋溫的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熱、頭痛、咽喉腫痛、咳嗽、胸悶、腹脹、便秘、尿赤等。治療上應以清熱解毒、疏風散熱為主。常用方劑有大承氣湯、三甲復脈湯、白頭翁湯、葛根黃芩黃連湯等。
秋溫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。
-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- 飲食清淡,不吃辛辣、油膩、生冷的食物。
-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勤開窗通風。
-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避免情緒波動。
如果出現秋溫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