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曲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曲眉穴

曲眉穴為中醫經外奇穴之別名,首見於唐代醫學典籍《千金翼方》。其定位明確,書中記載:「曲眉穴,位在兩眉間。」此位置與傳統經穴「印堂穴」重合,故後世多將二者視為同穴異名。

穴位定位與解剖

曲眉(印堂)位於額部,當兩眉頭連線之中點處,屬督脈所過。局部解剖層次為皮膚、皮下組織、降眉間肌,分布有滑車上神經及額動脈分支。

中醫理論與功能

  1. 歸經與特性
    雖為經外奇穴,但因位處督脈循行路徑,與督脈、足太陽膀胱經氣相通。督脈總攝諸陽,膀胱經主一身之表,故曲眉穴能調和陰陽、疏風解表。
  2. 主治範疇

    • 頭面疾患:前額痛、眉棱骨痛、目赤腫痛、鼻淵(鼻竇炎)。
    • 神志病症:失眠、驚悸、小兒驚風,具安神定驚之效。
    • 外感表證:配合風池、合谷可緩解風寒頭痛。
  3. 操作與配伍

    • 臨床多以毫針平刺0.3~0.5寸,或三棱針點刺放血。
    • 配伍應用舉例:
      • 配太陽、攢竹治目疾;
      • 配百會、神門治不寐;
      • 配上星、迎香療鼻塞。

歷史文獻溯源

除《千金翼方》外,《針灸集成》亦提及此穴別名,後世醫家如明代楊繼洲《針灸大成》雖未直接收錄「曲眉」,但對印堂穴之運用詳加闡述,間接延續其療效記載。

曲眉穴之臨床價值,體現中醫「一穴多治」的特色,透過經絡聯屬與局部調節,廣泛應用於頭面及神志病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