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屈肘反背翻掌通臂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屈肘反背翻掌通臂

定義與操作要領
屈肘反背翻掌通臂為中醫推拿手法之一,載於《中醫正骨經驗概述》。其操作分為三步:

  1. 定位:施術者一手固定患者肩部(常取肩髃穴或肩井穴),另一手握其腕部(如太淵穴附近)。
  2. 牽引:將患者上肢緩慢向後方引導,同時屈曲肘關節,使前臂貼近背部。
  3. 翻掌:順勢將手掌外旋翻轉,掌心朝上,完成「通臂」動作,此時肩關節呈外旋、後伸狀態。

中醫理論基礎
此手法結合「筋絡理論」與「氣血學說」:

  • 經筋調理:透過牽拉手三陽經(大腸經、小腸經、三焦經),鬆解肩部經筋拘急,改善「不通則痛」之病機。
  • 氣機升降:反背翻掌可導引手太陰肺經氣血下行,同時激發手太陽小腸經氣血上承,調節肩部氣血瘀滯。
  • 關節整復:針對肩關節輕微錯縫(如肱骨頭前移位),透過被動後伸與外旋協助歸位。

臨床應用
主要用於「肩部寒凝氣聚證」,其病機為:

  • 寒邪凝滯:風寒外襲,陽氣不展,症見肩部冷痛、活動受限。
  • 氣滯血瘀:局部氣血運行不暢,伴隨僵硬、刺痛,夜間加重。
    此手法能溫通肩部陽經,散寒行氣,配合點按肩貞、天宗等穴,效果尤佳。

進階手法衍伸
傳統流派中,此手法常與「搖肩法」「拔伸法」連用:

  1. 先以搖法鬆解肩關節黏連。
  2. 繼施屈肘反背翻掌通臂以深化牽拉。
  3. 最後輕抖上肢(如通臂抖法)以理順經絡。

古籍佐證
《靈樞·經筋》提及「經筋之病,寒則反折筋急」,此手法正合「緩筋急」之治則;另《醫宗金鑒·正骨心法》強調「肩膊骨縫錯落,須以端提拽搦法復之」,與本手法理法相通。

現代應用拓展
除傳統寒凝證外,亦用於現代醫學之「肩周炎早期」(凍結期前),透過被動活動預防關節囊黏連,然須辨證屬「寒證」或「氣滯證」方適宜。

(全文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