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祛瘀止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祛瘀止血是止血法之一。是去瘀血以止血的方法。血液瘀結,損傷脈道,血不循經而溢出,可用祛瘀止血法。例如,婦女崩漏證,下腹脹痛拒按,出血量多,色紫黑有塊,塊去痛減,舌苔灰暗,脈澀,用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蒲黃、桃仁、三七、山楂炭等。又如產後惡露淋瀝日久不絕,顏色紫黑、有塊,腹脹痛拒按,舌邊紫暗,用當歸、川芎、益母草、赤芍、桃仁、炮薑等,惡露量多加失笑散。

醫宗金鑒》云:“血為陰,主藏於內,不宜妄行,若因外傷、內傷、產後、經閉、崩漏等,致使血液瘀滯,阻塞經脈,則會出現出血不止、腹痛拒按、舌苔灰暗、脈澀等症狀。此時,可用祛瘀止血法,以活血化瘀、行氣止痛、涼血止血為主,常用藥物有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蒲黃、桃仁、三七、山楂炭等。”

祛瘀止血法有以下幾種方法:

  1. 活血化瘀法:常用藥物有當歸、川芎、赤芍、桃仁、紅花、三七、丹參、牛膝、地龍等。
  2. 行氣止痛法:常用藥物有香附、延胡索、烏藥、木香、枳殼、川楝子、甘草等。
  3. 涼血止血法:常用藥物有生地黃、玄參、赤芍、丹皮、白茅根、側柏葉、黃柏等。

祛瘀止血法具有活血化瘀、行氣止痛、涼血止血的功效,可用於治療各種出血性疾病,如崩漏、產後惡露不止、外傷出血等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祛瘀止血法屬於中醫的治療方法,在使用前應先諮詢醫生,以免加重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