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祛瘀止血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祛瘀止血法乃中醫止血要法之一,其核心在於「通因通用」,透過消散瘀滯以復脈道之常,使血歸經而行。此法適用於因瘀阻絡脈、血不循經所致之出血證候,其辨證要點在於出血色質紫暗夾塊、局部刺痛拒按、舌現紫斑、脈象沉澀等瘀血特徵。
病理機轉
《血證論》有云:「凡離經之血,雖清血、鮮血亦是瘀血。」瘀血既成,阻滯脈道,新血不得歸經,遂致出血反覆。此類出血非單純收澀可解,須以活血之品疏通瘀阻,猶如疏浚河道,水自歸流。
臨床應用
- 婦科崩漏
症見經血暴下如注,色紫黑成塊,少腹硬滿拒按,血塊排出則痛減,舌質紫暗,脈澀者,宜用《醫林改錯》活血思路,取當歸、川芎調血中之氣;赤芍、桃仁破瘀通絡;佐三七、蒲黃炭化瘀止血;山楂炭既能消積化瘀,又可收澀止血,共奏「化瘀不傷新,止血不留瘀」之效。 - 產後惡露不絕
若見惡露淋漓日久,色紫黑如敗醬,夾雜血塊,小腹冷痛拒按,舌邊現瘀斑者,此乃寒凝血瘀,當以《傅青主女科》生化湯加減為法:當歸養血和血,川芎行氣活血,桃仁破瘀,炮薑溫經止血,益母草專入血分,能祛瘀生新。若出血量多,可合《和劑局方》失笑散(蒲黃、五靈脂),取「瘀去則血自止」之意。
用藥特點
祛瘀止血方劑多選用兼具活血與止血雙效之品,如:
- 蒲黃:生用行血消瘀,炒炭存性則長於止血
- 三七:止血而不留瘀,為血證聖藥
- 茜草:能行能止,尤宜於血熱夾瘀之證
- 花蕊石:質重沉降,善療金創出血兼瘀滯者
此類藥物多歸肝經血分,符合「肝主藏血」之生理特性,通過調節肝之疏泄與藏血功能,達到「化瘀以寧血」的治療目的。臨證時需細辨瘀血之寒熱虛實,酌配溫經、清熱、益氣等法,方能標本兼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