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胠脅肋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胠脅肋痛
胠脅肋痛為中醫證名,指胠(腋下脅上部位)、脅肋部出現疼痛之症。此症多與肝經氣機失調密切相關,蓋因足厥陰肝經循行布於脅肋,故《雜病源流犀燭·肝病源流》云:「胠脅肋痛,固由於肝邪之實。」其病因病機可概括為氣滯、血瘀、痰飲、食積及外邪侵襲五端,臨床須辨明標本虛實,分證論治。
病因病機
- 氣滯鬱結
情志不遂,肝失疏泄,氣機鬱滯,經絡阻痹而痛。症見脅肋脹痛,走竄不定,每因情緒波動加劇,伴胸悶太息,舌淡紅、苔薄白,脈弦。此屬「肝鬱脅痛」。 - 瘀血內阻
氣滯日久,血行不暢;或跌仆損傷,瘀血停著脅下。症見脅痛如刺,痛處固定,入夜尤甚,或見脅下癥塊,舌質紫暗或有瘀斑,脈沉澀。此為「死血脅痛」。 - 痰飲停聚
脾失健運,水濕凝聚成痰飲,流注脅肋,阻遏氣機。症見脅痛牽引胸背,咳唾轉側加劇,或見胸脅脹滿、呼吸不利,舌苔白滑,脈沉弦。此屬「停飲脅痛」。 - 食積內傷
飲食不節,積滯中焦,土壅木郁,脅絡受阻。症見脅肋脹痛拒按,脘腹痞滿,噯腐吞酸,舌苔厚膩,脈滑實。此為「食積脅痛」。 - 外邪侵襲
風寒濕熱之邪客於少陽經脈,或直中肝絡,氣血運行不暢。症見脅痛驟起,惡寒發熱,口苦咽乾,脈浮弦。此屬「感冒脅痛」,常見於外感病初期。
辨證要點
- 辨疼痛性質:脹痛多屬氣滯,刺痛多屬血瘀,重痛多屬痰濕,灼痛多屬火郁。
- 辨兼症:結合舌脈及全身症狀,如痰飲者多伴咳唾、胸悶;食積者多見脘脹、嗳腐。
- 辨經絡:脅肋為少陽、厥陰經所過,外感脅痛多涉少陽,內傷多責之肝膽。
治療原則
以疏肝理氣為總綱,佐以活血、化痰、消食、散邪等法。氣滯者宜柴胡疏肝散;血瘀者選復元活血湯;痰飲者用十棗湯或香附旋覆花湯;食積者予保和丸加減;外邪客表者投小柴胡湯化裁。
胠脅肋痛之證,雖以實證居多,然久病亦可耗傷陰血,見脅痛隱隱、口乾舌燥,當滋養肝陰,方如一貫煎。臨證須審因論治,不可拘泥一法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