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承漿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承漿癰,又稱頦癰,是指發生於下頦部位的癰腫。其發病原因多與外傷、感染、飲食不節等因素有關。

病因

  • 外傷:下頦部位皮膚薄且血管豐富,外力撞擊或刺傷容易引起皮膚破損,細菌侵入,引發感染。
  • 感染:口腔內的細菌通過牙齦、牙周等途徑進入下頦部位。
  • 飲食不節:過食肥甘厚膩、辛辣刺激之品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濕熱內生,誘發承漿癰。
  • 其他因素:如糖尿病、免疫力低下等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局部紅腫熱痛:下頦部位出現紅腫、熱痛,局部皮膚緊張、灼熱,觸之疼痛明顯。
  • 全身症狀:發熱、頭痛、食慾不振、噁心、嘔吐等。
  • 癰腫破潰:若治療不當,可導致癰腫破潰,形成瘺管,危及生命。

診斷

根據臨床表現,結合相關檢查確診承漿癰。

治療

承漿癰的治療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排膿為主。常用中藥有金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、大黃、黃連、黃芩等。外用藥可用紫雲膏、五倍子散等。若癰腫破潰,可用生理鹽水或3%雙氧水沖洗傷口,然後塗抹紫雲膏或金黃膏等外用藥。

預防

  • 注意口腔衛生,飯後漱口,保持口腔清潔。
  • 避免外傷。
  • 飲食清淡,不吃辛辣刺激、油膩厚重的食物。
  •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承漿癰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科疾病,其發病原因多與外傷、感染、飲食不節等因素有關。臨床表現主要為局部紅腫熱痛,可伴有發熱、頭痛、食慾不振等全身症狀。若治療不當,可導致癰腫破潰,形成瘺管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一旦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早就醫以避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