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趨翔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趨翔
「趨翔」一詞出自《靈樞·刺節真邪》,原文記載:「肢脛者,人之管以趨翔也。」此處「趨翔」意指人體下肢的疾行與騰躍功能,強調肢體動作的靈活性與協調性,尤其與經絡氣血運行密切相關。
從中醫理論而言,「趨翔」不僅是肢體運動的表現,更涉及經絡、筋骨及氣血的整體協調。下肢為足三陰、足三陽經循行之處,其中足陽明胃經與足少陽膽經主司運動機能,而足太陰脾經與足少陰腎經則與肌肉力量及骨骼強健相關。氣血充盈、經絡通暢,方能維持「趨翔」所需的敏捷與穩定。
《黃帝內經》提出「肝主筋」、「腎主骨」,肝血充足則筋脈柔韌,腎精充沛則骨骼強健,二者共同影響下肢的運動能力。若肝腎虧虛或氣血瘀滯,可能導致步履遲緩、動作僵硬,甚至影響「趨翔」功能。此外,脾主四肢肌肉,脾氣健運則肌肉豐盈有力,進一步支持肢體的靈活運動。
在針灸治療中,常取足三里(胃經)、陽陵泉(膽經)、太溪(腎經)等穴,以調和氣血、強健筋骨,改善下肢功能。推拿手法亦注重鬆解筋結、疏通經絡,以恢復「趨翔」之自然協調。
綜觀之,「趨翔」不僅是生理動作的描繪,更蘊含中醫對人體運動機制的深刻理解,強調內在臟腑與外在肢體的整體關聯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