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取天河水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取天河水
取天河水為小兒推拿之常用手法,屬中醫外治法之一,其理論基礎源自經絡學說,尤重手厥陰心包經之調理。此法以「天河」喻指前臂內側正中線,自腕橫紋至肘橫紋一線,相當於心包經循行部位。
操作要領:
- 定位:患兒前臂內側,自腕部大陵穴至肘部曲澤穴成一直線。
- 手法:醫者以食、中二指指腹並攏,蘸清水或介質(如滑石粉),由腕向肘方向直推,稱「清天河水」;若以拇指指腹自總筋穴(腕橫紋中點)按揉至洪池穴(肘橫紋中點),則稱「取天河水」。
- 力度與頻率:手法需輕柔勻速,每回操作約100~300次,以局部皮膚微紅為度。
作用機理:
中醫認為「天河水」性涼,能清心包經之熱,具清熱解表、瀉火除煩之效。適用於小兒外感發熱、煩躁不安、口舌生瘡、夜啼等屬熱證者。其機理在於透過推拿刺激心包經,調和營衛,疏通經氣,使鬱熱外透。
臨床應用:
- 外感風熱:配合開天門、推坎宮等手法,助發汗解表。
- 心火亢盛:兼揉內勞宮、掐小天心,以增強清心降火之效。
- 陰虛內熱:常與揉二人上馬、補腎經等滋陰手法同用。
附:天河相關名詞辨析
- 打馬過天河:手法較「清天河水」急促,以食、中二指交替彈打前臂內側,多用於高熱實證。
- 引水上天河:以拇指蘸涼水,自腕部拍打至肘部,意在增強清熱之力。
此手法於明代《小兒按摩經》已有記載,後世醫家結合臨床經驗,將其歸入小兒推拿「八大手法」之一,體現中醫「從外治內」之治療特色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