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去來心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去來心痛
證名,指心痛時作時止,反覆發作,久而不癒之症。此證首見於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三,其後《辨證錄·心痛門》進一步描述:「人有一時心痛,倏痛倏已,一日而十數遍者,飲食無礙,晝夜不安。」其特徵為疼痛發作無規律,或驟然發作,或驟然停止,一日之內可反覆多次,然飲食起居未受明顯影響。
病因病機
此證多因氣虛為本,復感寒濕之邪,邪氣上犯心包,阻遏心脈,氣血運行不暢而致痛。氣虛則正氣不足,衛外不固,易受外邪侵襲;寒濕屬陰邪,其性凝滯,易傷陽氣,進一步加重氣機阻滯,故心痛時作時止,纏綿難癒。此外,痰濕內生,與寒邪相搏,痰濁上擾心包,亦可誘發或加重疼痛。
治法方藥
治療當以補氣溫陽為主,兼以祛濕化痰、通絡止痛。
- 去來湯(《辨證錄》):以人參、白朮補益脾氣,茯苓、半夏健脾化痰,桂枝、甘草溫通心陽,佐以柴胡、陳皮疏肝理氣,共奏補氣祛邪之效。
- 蒼烏參苓散:蒼朮燥濕健脾,烏藥行氣散寒,人參益氣扶正,茯苓健脾利濕,適用於寒濕偏盛兼氣虛者。
相關鑑別
「去來心痛」屬心痛證範疇,然與其他心痛證有別:
- 真心痛:疼痛劇烈,持續不解,伴面色蒼白、冷汗淋漓,為心脈痹阻之危候。
- 胃脘痛:痛處位於心下胃脘,多與飲食相關,常伴噯氣、泛酸等脾胃症狀。
- 肝氣犯胃之痛:疼痛牽及脅肋,情緒波動時加劇,屬肝鬱氣滯所致。
古籍補充
《醫宗金鑒》提及:「氣虛寒客,心痛去來。」強調氣虛兼寒邪為致病關鍵;《證治準繩》則指出:「痰濕壅塞,心氣不得宣通,故痛作止無常。」進一步闡明痰濕與氣機不暢之關聯。
此證臨床須細辨氣虛、寒濕、痰濁之偏重,靈活調整治則用藥,以達標本兼治之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