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去蛇形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去蛇形為中醫小兒指診法十三指形之一,其形態特徵為指紋長而散,延伸至氣關,一端粗大,另一端尖細。此指形主要反映脾胃濕熱之證,臨床多見於中脘氣機不利所致之消化道症狀。

中醫病機分析

  1. 脾胃濕熱蘊結
    濕熱之邪困阻中焦,脾失健運,胃失和降,故見乾嘔、納呆。指紋散亂象徵氣機壅滯,濕熱膠著難化。

    • 濕重特徵:舌苔厚膩、大便黏滯。
    • 熱象表現:指紋色偏紫紅,或伴口臭、小便黃。
  2. 中脘氣機失調
    「一頭大」主邪實積滯,「一頭尖」示氣機鬱而欲伸不得。此形多見於飲食積滯化熱,或外感濕邪內傳脾胃,導致升降失常。

相關證候延伸

  • 與其他指形鑑別
    與「魚刺形」(主驚風)相比,去蛇形無明顯驚搐之兆;與「流珠形」(主痰熱)相較,其濕象更顯而痰證較輕。
  • 病理演變
    若指紋由淡轉深,提示濕熱化火;若散亂加劇,可能轉為「亂紋形」,標誌病情深入。

古籍論述補充

《幼幼集成》提及:「指紋散亂如蛇行,中州痞塞熱濕爭」,與此指形病機相合。清代《小兒推拿廣意》更指出,此形兼見掌心熱者,宜清脾經、運八卦以化濕行滯。

臨床應用提示

此指形常見於夏秋濕盛時節,或乳食過度之小兒。中醫治療以芳香化濕、清熱導滯為法,如藿香、佩蘭配伍黃芩、枳實等,並可配合小兒推拿中「清補脾土」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