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承漿瘡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承漿瘡(疳蝕瘡)

承漿瘡是一種兒科常見的疾病,又稱為疳蝕瘡。它指的是位於人體面部的承漿部位出現成片赤爛的病證。

承漿穴位於人體面部,下頦中央和下脣下緣之間,是人體的重要穴位之一。這個穴位具有清熱解毒、利咽消腫的作用。在臨床上,常用承漿穴來治療疳蝕瘡、口瘡、咽喉腫痛等疾病。

承漿瘡的發病原因主要是脾胃虛弱、濕熱內蘊,或是受到外感風熱邪氣的侵襲,從而導致承漿部位出現熱毒熾盛,並形成疳蝕瘡。

承漿瘡的臨床表現主要是承漿部位出現成片的赤爛,並伴有疼痛和灼熱感。嚴重的情況下,還可能出現流膿和潰爛的症狀。

治療承漿瘡的方法主要是清熱解毒、利咽消腫。可以通過中藥內服和外用中藥外敷,或者結合針灸、推拿等治療方法來進行治療。

預防承漿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:

  1. 飲食方面,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膩和生冷等刺激性食物。

  2. 注意口腔衛生,勤刷牙漱口,保持口腔清潔。

  3. 努力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  4. 避免受到外界的風寒和風熱邪氣的侵襲。

  5. 定期到醫院進行體檢,及早發現並治療疾病。

如果不及時治療,承漿瘡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當家長們發現孩子出現承漿瘡的症狀時,應立即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