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顴疔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顴疔,又名顴骨疔、赤面疔,是指發生在顴部的疔瘡。其症見疔初起如粟米色黃,次如赤豆,頂凹堅硬,麻癢疼痛。
《外科大成》卷二曰:“顴疔,發於顴骨,初起如粟米色黃,次如赤豆,頂凹堅硬,麻癢疼痛。治初宜蟾酥丸,次服黃連消毒飲。外治法同疔瘡。”
本病多由胃經積火成毒而生。治宜清胃瀉火,消腫止痛。方用蟾酥丸(《外科正宗》)。
蟾酥丸組成:蟾酥、黃連、黃芩、白礬、甘草。
用法:上五味,搗碎,煉蜜為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服,米湯送下。
外治法同疔瘡。
以下是《外科大成》卷二原文:
顴疔,發於顴骨,初起如粟米色黃,次如赤豆,頂凹堅硬,麻癢疼痛。治初宜蟾酥丸,次服黃連消毒飲。外治法同疔瘡。
蟾酥丸方:蟾酥、黃連、黃芩、白礬、甘草。
上五味,搗碎,煉蜜為丸,如梧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服,米湯送下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