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顴骨疔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顴骨疔是一種生於頰部的疔瘡,其形微,不甚疼痛,亦不發熱,亦不腫脹,但容易癢。常見的臨床表現是局部皮膚紅腫熱痛,有硬結且周圍有紅暈,觸之疼痛,也可伴隨全身症狀,如發熱、頭痛、口渴、便祕等。

此病的病因主要是由於風熱邪氣侵入人體,積聚於肌膚形成毒熱而發作疔瘡。多發於青壯年,而且多在頰部發生。

治療上,針對顴骨疔的特點,主要採用清熱解毒、消腫散結的方法進行。可以使用一些中藥如金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、板藍根等,以煎湯的方式內服;或者可以外用金黃膏、紫雲膏等藥物進行擦敷。如果疔瘡較大且有化膿傾向,可以在局部進行切開引流的處理。

預防方面,主要是注重個人衛生,避免風熱邪氣侵入。平時要保持水分攝取充足,保持正常大便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需要注意的是,顴骨疔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局部感染繼而危及生命。因此,一旦出現疔瘡症狀,應盡早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