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闕上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闕上
人體部位名,指天庭之下至眉間(印堂上方)的區域,屬面部望診的重要部位。根據《靈樞·五色》記載:「闕上者,咽喉也。」此處的色澤、形態變化可反映咽喉及相關臟腑的生理病理狀態,為中醫「面部色診」的理論基礎之一。
中醫理論基礎
- 經絡聯繫:
闕上位於督脈循行路徑,與手足陽明經(大腸經、胃經)相交會。咽喉為肺胃之門戶,故闕上異常(如發青、發赤或凹陷)可能提示肺胃熱盛、陰虛火旺或外感邪氣滯留咽喉。 - 臟腑對應:
中醫認為「面部分候臟腑」,闕上屬「上焦」範疇,與心肺功能相關。若該處晦暗無澤,可能反映心肺氣虛或痰濁內阻;若現赤色,多主風熱上攻或陰虛內熱。 -
臨床應用:
- 色診辨證:
- 色白:常見於氣血虛弱或寒邪客咽。
- 色赤:多屬熱證,如風熱喉痹或肺胃實火。
- 色青紫:可能為氣滯血瘀,見於久病喉喑或癭瘤。
- 形態觀察:
闕上皮膚乾燥皺褶,可能提示津液耗傷;若見浮腫或疹點,或與濕熱毒邪上泛有關。
- 色診辨證:
古籍佐證
除《靈樞》外,《望診遵經》進一步闡述:「闕上者,咽喉之應,其色當如縞裹朱。」強調正常狀態下應呈現隱隱紅潤、含蓄明潤之象。清代《醫宗金鑑·四診心法》亦提及闕上色變與喉症關聯,如「紅赤腫脹者,喉癰之兆」。
現代延伸探討
部分中醫流派結合「全息理論」,將闕上視為「咽喉投影區」,其診斷價值不僅限於外感病,亦可用於辨別梅核氣、喉源型咳嗽等內傷雜病。然具體辨證仍需結合舌脈、症狀綜合分析。
此部位雖小,卻是中醫「司外揣內」診法的重要體現,彰顯「有諸內必形諸外」的整體觀思想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