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痢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氣痢,病證名。

1.中氣下陷而致下痢。見《金匱要略.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》用訶黎勒散以固腸,或用補中益氣以舉陷。

2.氣滯而致下痢。證見下痢如蟹渤,穢臭稠粘,伴腹脹痛。治宜行氣導滯消積,用流氣飲子、古萸連丸、六磨湯。

3.冷氣停於腸胃而致下痢者。見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七。證見腹脅虛滿,腸鳴腹痛,便痢赤白。治宜厚腸胃,調冷熱,補脾氣。

氣痢,中醫病名。《金匱要略·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》:“下利,腸鳴,腹痛,里急後重,小便不利,大便不爽,此為中氣下陷,宜訶黎勒散以固腸。”《聖濟總錄》卷七十七:“氣痢,冷氣停於腸胃而致下痢者。證見腹脅虛滿,腸鳴腹痛,便痢赤白。治宜厚腸胃,調冷熱,補脾氣。”

氣痢的病因病機,主要有三方面:

1.中氣下陷。中氣,指脾胃之氣。脾胃為後天之本,主運化水谷,為氣血生化之源。若脾胃功能失常,中氣下陷,則可導致水谷不化,下利清谷

2.氣滯。氣滯,指氣機不暢,運行不利。氣滯可導致腸道氣機阻滯,水谷不化,下利清谷。

3.冷氣停滯。冷氣,指寒邪之氣。寒邪侵襲人體,可導致腸道受寒,氣機凝滯,水谷不化,下利清谷。

氣痢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下列幾點:

1.下利清谷。下利,指大便次數增多,糞便稀薄。清谷,指糞便中夾有未消化的食物殘渣。

2.腸鳴腹痛。腸鳴,指腸道蠕動亢進,可聞及腸鳴音。腹痛,指腹部疼痛。

3.里急後重。里急,指大便急迫,難以控制。後重,指肛門墜脹感。

4.小便不利。小便不利,指排尿困難,尿量減少。

5.大便不爽。大便不爽,指大便不成形,排便不暢。

氣痢的治療,主要根據病因病機進行辨證施治。

1.中氣下陷型。治宜補中益氣,固腸止瀉。可用補中益氣丸、香砂六君丸等。

2.氣滯型。治宜行氣導滯,消積止瀉。可用流氣飲子、古萸連丸、六磨湯等。

3.冷氣停滯型。治宜溫中散寒,行氣止瀉。可用附子理中丸、四逆散等。

氣痢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1.飲食宜清淡,不宜過食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
2.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。

3.保持大便通暢,不宜久蹲便秘。

4.適當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。

5.避免受寒,注意保暖。

氣痢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,發病率較高。如果出現下利清谷、腸鳴腹痛、里急後重等症狀,應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