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氣輪枯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氣輪枯落
證名,出自清·黃庭鏡《目經大成》卷二,其描述為:「此症白珠紅腫長垂,若舌卷下舐。」意指白睛(氣輪)因火毒熾盛,氣血壅滯,導致腫脹垂長,狀如舌舐,屬眼科急症之一。
病因病機
本病多因外感火熱毒邪,或內生積熱,上攻於目,致使氣輪(白睛)血絡瘀阻,氣血不得宣散,壅遏成腫。中醫認為,「氣輪」屬肺,肺主氣,司宣發,若肺熱壅盛,或肝火上炎,皆可循經上擾目竅,引發此症。此外,若兼風邪外襲,風火相煽,則症狀更為急重。
臨床表現
- 白睛紅腫:氣輪部位充血腫脹,嚴重時甚至垂長外突。
- 疼痛灼熱:患眼灼痛拒按,伴隨羞明流淚。
- 血絡瘀滯:白睛血絲密布,色澤深紅或紫暗,提示血熱瘀結。
治法與方藥
治宜 清熱瀉火、涼血散瘀,兼以疏風解毒。
- 主方:可選用 宣明丸(《審視瑤函》)加減,方中以黃連、黃芩清瀉火毒,生地、赤芍涼血化瘀,佐以防風、薄荷疏風散邪。
- 加減:
- 若肝火熾盛,加龍膽草、梔子以清肝瀉火。
- 若瘀血明顯,加丹參、紅花以活血通絡。
- 若肺熱偏重,可合瀉白散(桑白皮、地骨皮)以清肺瀉熱。
相關證候辨析
本症與「形如蝦座」(白睛腫脹如蝦眼)病機相似,均屬火毒攻目、氣血壅滯之證,然「氣輪枯落」更強調白睛垂長之形,且多伴血瘀化熱之象。
理論延伸
中醫眼科將眼部分為「五輪」,氣輪對應肺臟,其病變多與肺氣失宣、火熱上炎相關。治療時需辨明臟腑病源,如肺熱者清肺,肝火者瀉肝,並注重疏通氣血,使壅滯之邪有外達之機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