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祛風除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祛風除濕是中醫的一個治病方法,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疾病。它通過使用祛風濕藥物來處理風濕之邪滯留在經絡、肌肉和關節等部位,尤其是遊走性疼痛症狀。常用的祛風濕藥物有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秦艽、威靈仙、桑枝和五加皮等。

祛風除濕的理論基礎是風邪和濕邪的致病作用。風邪是陽邪,具有輕揚、易變的特性,易侵犯人體的肌表,導致肌膚麻木、頭痛、項強等症狀。濕邪是陰邪,具有重濁的特性,易阻遏氣機,使氣血運行不暢,引起肢體沉重、關節疼痛等症狀。風邪和濕邪常常相互影響,互相助長,如風盛則濕生,濕盛則生風。

祛風除濕的方法包括內服、外用和針灸等。內服主要使用祛風除濕的中藥,常見的藥物有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秦艽、威靈仙、桑枝和五加皮等。外用主要使用祛風除濕的膏藥和散劑,常用的有萬應膏和獨活寄生丸等。針灸主要針對風邪和濕邪的經絡穴位進行治療,常用的穴位有風池、合谷、太沖和足三里等。

《黃帝內經》中有一些論述關於祛風除濕:

  • 風寒濕三邪,一日侵襲,一日解除。
  • 風寒濕三邪中,如果先是風邪,那麼治療的重點是祛除風邪;如果先是寒邪,重點是祛除寒邪;如果先是濕邪,則治療的重點是祛除濕邪。
  • 風寒濕三邪可以合併治療,治療方法是一致的。
  • 風寒濕三邪一起出現就一起治療。

這些論述說明瞭風邪、寒邪和濕邪的致病作用,以及祛風除濕的治療方法。

祛風除濕是中醫治療風濕病的重要方法,常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、類風濕性關節炎、痛風等疾病。然而,需要注意的是,祛風除濕並非萬能之法,在使用前應詢問醫生的建議,以免產生不良後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