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祛邪扶正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祛邪扶正,中醫治療學術語。是以祛邪為主、扶正為輔的治則。主要針對邪氣實而正氣稍虛的病證。取邪去則正自安之意。

《醫宗金鑒·外科心法要訣》曰:“邪盛正虛,當先祛邪,邪去正安,然後扶正。”《醫學入門》曰:“邪盛正虛,宜先祛邪,邪去正安,然後扶正。”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曰:“邪氣盛,正氣虛,當先祛邪,邪去正安,然後扶正。”

祛邪扶正的具體做法,根據邪正消長的不同,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:

(1)邪氣盛而正氣不虛者,宜先祛邪,邪去正安,然後扶正。如外感風寒,邪氣盛而正氣未虛,可先用辛溫解表,散寒祛邪,待邪去之後,再用溫補脾陽,扶助正氣。

(2)邪氣盛而正氣已虛者,宜先祛邪,邪去之後,再扶正。如外感風寒,邪氣盛而正氣已虛,可先用辛溫解表,散寒祛邪,待邪去之後,再用補中益氣湯,扶助正氣。

(3)邪氣不盛而正氣已虛者,宜先扶正,邪去正安。如久病體虛,正氣虛弱,可先用補益脾胃、補氣養血等法扶助正氣,待正氣得以增強之後,邪氣自然會去除。

(4)邪氣不盛而正氣未虛者,宜扶正祛邪並重。如陰虛內熱,正氣未虛,可用滋陰清熱、養陰生津等法扶正祛邪。

祛邪扶正是中醫治療學的重要治則,在臨床上應用廣泛。但在具體應用時,要根據病情辨證施治,不可一概而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