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成能廓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成能廓

成能廓為中醫眼科「八廓」理論之一,其名稱源於臟腑功能,用以闡釋眼與人體氣血、經絡及內在機能的聯繫。據《目經大成》所載,成能廓對應於眼部的「兌位」(即銳眥,外眼角),並與膻中、腎脂(髓)等臟腑經絡密切相關。

經絡與臟腑關係

  1. 膻中:位於胸中,為宗氣之所聚,主司呼吸與氣機升降。《靈樞·邪客》稱「宗氣積於胸中」,其功能強弱直接影響全身氣血的運行與眼目之滋養。膻中屬火,為「火之帥」,主導陽氣的溫煦與推動作用。
  2. 腎脂(髓):指腎所藏之精所化生的髓,為「體之充」,主骨生髓,上濡於腦,下充於目。腎精充足則髓海豐盈,目得精血濡養而視物清明。

生理功能
成能廓強調「膻中與腎脂相為表里」,二者協調運作:

  • 宗氣動息:膻中主宗氣的動靜調節,動則氣血周流以應萬變(如視物辨色),息則氣機內守以固根本(如目睛穩定)。
  • 腎精固攝:腎脂滋養目系,確保瞳神內斂與視覺持久。若宗氣充沛、腎精不虧,則目能「動應無方,息乃貞固」,即視覺靈活且穩定,故稱「成能」。

臨床意義
在八廓診法中,成能廓異常可反映膻中氣滯或腎精虧虛:

  • 若宗氣不足,可見視物昏矇、眼瞼無力;
  • 若腎髓空虛,則伴見目乾澀、瞳神散大。

此廓理論體現中醫「整體觀」,將局部眼症與全身氣化相結合,為辨治眼疾提供重要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