頭臨泣

GB15

英文名稱Toulinqi

位置頭頂部,瞳孔直上,前髮際後五分處。當神庭與頭維連線的中點

所屬經絡足少陽膽經

別名臨泣

可灸

最後更新日:2022-02-09

穴名介紹


膽經經氣在此冷降為寒濕水氣並由天部降落地部。 頭臨泣。頭,指本穴在頭部,有別於足臨泣之穴。臨,居高位而朝向低位也,此指穴內氣血的運行變化為由上而下。泣,淚水也。

解剖位置


  • 它的位置是在額部肌肉裡面;
  • 在這個穴道周圍有額動脈和靜脈通過;
  • 此處還有額神經的內外支會合在一起。

針刺方法


橫刺0.3~0.5寸

穴道介紹


穴道配伍


1. 治癲癇、中風昏迷: 頭臨泣穴配伍水溝、大椎、十宣、腰奇穴。此配伍旨在清熱熄風,開竅醒神。大椎為督脈穴位,總督一身陽氣,具有疏通經絡、鎮靜安神之效;水溝穴位於頭部,具有清熱瀉火作用;十宣穴為疏通經絡、急救要穴;腰奇穴為腎經要穴,可補益腎氣。與頭臨泣穴合用,協同作用,達到治療癲癇、中風昏迷的效果。原理是通過疏通經絡,清瀉邪熱,恢復神志

2. 治瘧疾: 頭臨泣穴配伍間使、大椎、肝俞、膽俞穴。此配伍著重於清熱解毒,疏肝理氣。間使穴、肝俞、膽俞穴分別屬於手厥陰心包經、足厥陰肝經、足少陽膽經,此三經與瘧疾的發生密切相關。配伍頭臨泣穴,共同發揮清熱解毒、疏肝理氣的功效,從而達到治療瘧疾的目的。

3. 治頭痛: 頭臨泣穴配伍印堂、百會、頭維穴。此為近部取穴法,以疏通經絡,緩解局部疼痛為原則。百會穴為諸陽之會,具有鎮靜安神、疏通經絡的功效;印堂穴位於額部,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;頭維穴為局部穴位,能治療頭痛。與頭臨泣穴合用,共同作用於頭部經絡,達到緩解頭痛的效果。

4. 治風眩: 頭臨泣穴配伍腕骨、陽谷、申脈穴。此配伍旨在平肝熄風,通利經絡。腕骨、陽谷、申脈穴均位於上肢,與頭臨泣穴共同作用,疏通肝經、膽經之氣血,達到治療風眩的目的。 足臨泣穴與此配伍相似,作用機理相同。

5. 治白翳: 頭臨泣穴配伍肝俞穴。此配伍通過滋養肝腎,明目益肝來治療白翳。肝主目,肝腎同源,肝俞穴補益肝腎,配合頭臨泣穴清熱明目,協同作用達到治療效果。

6. 其他配伍: 資料中提及的其他配伍,如與攢竹、絲竹空、合谷穴配伍清熱明目止痛;與百會、人中、內關穴配伍通竅醒神,其原理與上述配伍類似,均是根據穴位的特定功效,選擇相應的配穴,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。

Youtube影片


載入中...

穴道主治疾病


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

  • 結膜炎

內分泌、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

  • 高血脂

神經系統疾病

  • 癲癇
  • 梅尼爾氏病
  • 頭痛

眼與附器疾病

  • 容易流眼淚
  • 夜盲
  • 角膜炎
  • 麥粒腫
  • 結膜炎
  • 眼睛紅痛

耳與乳突疾病

  • 耳聾
  • 暈眩

循環系統疾病

  • 腦中風

呼吸系統疾病

  • 慢性鼻炎

消化系統疾病

  • 慢性肝炎

艾灸刮痧


頭臨泣穴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方法:

一、艾灸方法:

  1. 準備艾條、艾灸盒、酒精棉球。
  2. 使用酒精棉球消毒艾灸盒及艾條。
  3. 將艾條點燃,並將其放置在艾灸盒中,使火焰集中於艾灸盒底部。
  4. 將艾灸盒放置於頭臨泣穴位置,保持距離約2-3釐米,避免灼傷皮膚。
  5. 灸時以溫熱舒適為宜,持續灸治10-15分鐘。
  6. 每週灸2-3次,連續灸治1-2個月。

二、遠紅外線加熱方法:

  1. 準備遠紅外線神燈,注意神燈的功率及使用說明。
  2. 將神燈放置於頭臨泣穴位置,距離約20-30釐米。
  3. 將神燈開啟,並將其調整至溫熱舒適的溫度,避免灼傷皮膚。
  4. 照射時間約15-20分鐘。
  5. 每週照射2-3次,連續照射1-2個月。

注意事項:

  1. 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前,請確認頭臨泣穴位置正確。
  2. 使用過程中如有任何不適,請立即停止使用,並諮詢專業醫師。
  3. 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後,請注意保暖,避免風寒入侵。
  4. 懷孕婦女、皮膚敏感者、患有嚴重疾病者,請勿自行艾灸或使用遠紅外線加熱,需諮詢專業醫師。
  5. 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時,請避免使用金屬、塑膠等易燃物品。
  6. 艾灸後,請注意觀察局部皮膚,如有紅腫、水泡等情況,請立即停止使用,並諮詢專業醫師。
  7. 使用遠紅外線神燈時,請注意安全距離,避免灼傷皮膚。
  8. 使用完畢後,請將神燈放置在安全的地方,並斷開電源。

按摩推拿


頭臨泣穴按摩方法:

  1. 準備: 用大拇指指腹。
  2. 位置: 將大拇指指腹置於頭頂部,瞳孔直上,前髮際後五分處。
  3. 手法: 由下往上揉按穴位,力度以感覺到酸、脹、痛為宜。
  4. 時間: 每次按摩約 1-2 分鐘。
  5. 頻率: 每天早晚各揉按一次。

額外注意事項:

  • 重按時,可能會感覺鼻腔有酸脹感。
  • 按摩時,請注意力道,避免過度用力造成疼痛。
  • 若有身體不適,請諮詢專業醫護人員。

討論留言

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