瞳子,指眼;髎,指穴位。穴在眼旁,故名。位當牙關之前,又名「前關」。穴外天部的寒濕水氣在此彙集穴內後冷降歸地。
1.“瞳子髎穴”。“瞳子”,指眼珠中的黑色部分,為腎水所主之處,此指穴內物質為腎水特征的寒濕水氣。“髎”,孔隙也。該穴名意指穴外天部的寒濕水氣在此彙集後冷降歸地。本穴為膽經頭面部的第一穴,膽及其所屬經脈主半表半里,在上焦主降,在下焦主升,本穴的氣血物質即是彙集頭面部的寒濕水氣後從天部冷降至地部,冷降的水滴細小如從孔隙中散落一般,故名“瞳子髎穴”。
2.“太陽穴”。“太”,大也。“陽”,天部的陽氣也。太陽穴名意指穴內物質為天部之氣。本穴為膽經第一穴,位處頭面的天部,而膽經氣血所處為半表半里,膽經體內經脈無物外傳本穴,穴內氣血為空虛之狀,穴外的天部之氣因而匯入本穴,本穴物質來自天之上部,故名“太陽穴”。
3.“前關”。“前”,與後相對,指人頭面的前面部分,前為陰、後為陽,此指穴內氣血為寒濕之性。“關”,關卡也。前關名意指穴內的寒濕水氣被關卡於內,不得吸熱外行。理同瞳子髎名解。
4.“後曲”。“後”,與前相對,指人頭面的後面部分,後為陽、前為陰,此指穴內氣血為陽熱之性。“曲”,隱秘也。後曲名意指穴內外散的陽熱之氣隱而不見。本穴物質為穴外天部的寒濕水氣彙集而成,氣血的運行變化主要是散熱冷降,而在穴內同時進行的吸熱蒸發則如隱而不見,故名後曲。
5.手太陽手足少陽之會。由穴外彙集本穴的氣血物質主要為手太陽經上行外散的陽熱之氣、手少陽經向外飄散的濕冷之氣,故本穴為手太陽手足少陽之會。
穴名介紹
解剖位置
有眼輪匝肌,深層為顳肌;當顴眶動、靜脈分佈處;布有顴面神經和顴顳神經,面神經的額顳支。
穴道圖片
針刺方法
橫刺0.3~0.5寸
Youtube影片
穴道主治疾病
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
- 肺結核
- 結膜炎
內分泌、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
- 高血脂症(膽固醇過高)
神經系統疾病
- 三叉神經痛
- 梅尼爾氏病
- 頭痛
眼與附器疾病
- 白內障
- 容易流眼淚
- 夜盲
- 失明
- 角膜炎
- 麥粒腫
- 青光眼
- 近視
- 散光
- 乾眼症
- 結膜炎
- 眼睛紅痛
耳與乳突疾病
- 暈眩
呼吸系統疾病
- 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
- 急性咽喉炎
消化系統疾病
- 慢性肝炎
症狀、徵候與實驗室異常發現疾病
- 暈眩
- 咳嗽
- 咽喉痛
- 頭痛
- 全身性水腫
傳統中醫症狀與疾病
- 容易流眼淚
- 麥粒腫
- 咽喉痛
- 多痰
- 眼睛紅痛
- 眼睛怕光
- 眼部產生飛蚊現象
- 眼睛模糊
- 顏面神經麻痺
- 夜間遺尿
- 四肢感到疼痛
- 乳房脹痛
- 眼睛乾澀
穴道配伍
艾灸刮痧
不宜運用灸法
按摩推拿
手指按摩瞳子髎穴,可以促進眼部血液循環,治療常見的眼部疾病,並可以去除眼角皺紋。為了提高按摩效果,首先必須將雙手搓熱,然後用搓熱的手掌在眼皮上一邊吐氣一邊輕撫,上下左右各6次。其次再以同樣要領將眼球向左右各轉6次。
古代中醫典籍摘錄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