穴名介紹
水,指水液。突,上突、衝動之意。本穴在頸部胸鎖乳突肌前,結喉突起之旁,水飲或食物下嚥時,穴處可見上突衝動,故名。
解剖位置
- 位於頸部,具體地在甲狀軟骨旁邊,也就是喉結旁邊的地方。
- 在頸闊肌上,這是一個覆蓋頸部表面的大肌肉。
- 在胸鎖乳突肌和肩胛舌骨肌上腹兩條肌肉的交叉點上。
- 外側靠近頸總動脈,這是供應頭部血液的主要動脈。
- 內有頸皮神經分布,負責傳遞皮膚感覺。
- 深層則有心上神經和交感神經幹,這些神經影響心臟和其他內臟功能。
針刺方法
直刺0.3~0.5寸。
注意事項
不宜深刺,以免傷及頸總動脈和頸外動脈分支
穴道介紹
水突穴功效平喘利咽,理氣化痰, 主治咳逆上氣、喘息不得臥、咽喉腫痛、呃逆、扁桃體炎、甲狀腺腫、淋巴結核、支氣管哮喘、支氣管炎。
穴道配伍
水突穴,位於人體頸部,當胸鎖乳突肌的後緣,與喉結的水平相對應。其屬足陽明胃經,具有降氣消痰、利咽止痛的功效。以下分析其常用配穴:
1. 水突穴配天突穴治咳嗽、氣喘:
- 原理: 水突穴降氣消痰,天突穴為任脈穴,具有理氣化痰、宣肺止咳的功效。二穴合用,一降一宣,協同作用,能有效疏通肺氣,宣泄肺經之痰濁,從而緩解咳嗽、氣喘症狀。此配伍適用於肺氣鬱閉、痰濁阻肺所致的咳嗽、氣喘。
2. 水突穴配氣舍穴、天突穴治咽喉腫痛、氣喘:
- 原理: 氣舍穴為肺經穴,具有宣肺利咽的功效。此配伍與第一種配伍類似,增加了氣舍穴的宣肺作用,加強了對咽喉腫痛的治療效果。氣舍、天突宣肺利咽,水突降氣消痰,三穴合用,標本兼治,有效解決咽喉腫痛及伴隨的氣喘。
3. 水突穴配風門穴、百會穴、氣戶穴治咳嗽:
- 原理: 風門穴為督脈穴,具有疏風解表、宣肺止咳的功效;百會穴為督脈與諸陽經交會穴,具有寧神止痛的功效;氣戶穴為肺經穴,具有寬胸理氣的功效。此配伍以水突穴降氣為主,輔以風門、百會、氣戶宣肺解表、理氣止咳,適用於風寒襲肺、肺氣不宣所致的咳嗽。
4. 水突穴配膻中穴、巨闕穴、關元穴治發作性橫膈膜痙攣:
- 原理: 膻中穴為任脈穴,具有理氣寬胸的功效;巨闕穴為任脈穴,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;關元穴為任脈穴,具有培元固本的作用。此配伍以水突穴降氣為主,配合膻中、巨闕、關元等穴位理氣降逆,調和氣機,緩解橫膈膜痙攣引起的疼痛及呼吸困難。此配伍適用於氣機逆亂,橫膈膜痙攣引起的疾病。
Youtube影片
載入中...
穴道主治疾病
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
- 淋巴結腫大
- 百日咳
內分泌、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
- 高血脂
- 甲狀腺腫
- 甲狀腺機能減退
- 甲狀腺亢進
呼吸系統疾病
- 氣喘
- 扁桃腺炎
- 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
- 支氣管炎
- 急性咽喉炎
消化系統疾病
- 慢性肝炎
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
- 脖子頸項酸痛
艾灸刮痧
艾灸水突穴方法:
- 準備:
- 艾條:選擇溫和的艾條,如艾絨條或艾柱。
- 灸具:可使用艾灸盒、艾灸罐或直接手持艾條。
- 藥棉:防止艾條燃燒時掉落的灰燼。
- 其他:酒精棉球、點火器等。
- 消毒: 用酒精棉球消毒水突穴周圍皮膚。
- 定位: 找到水突穴位置。
- 施灸:
- 溫灸: 將艾條點燃,距離皮膚約2-3釐米,溫灸水突穴約10-15分鐘。
- 懸灸: 將艾條懸於水突穴上方,距離皮膚約1-2釐米,進行溫灸。
- 隔物灸: 將艾條放在艾灸盒或艾灸罐中,在水突穴位置進行溫灸。
- 觀察: 施灸過程中觀察皮膚顏色變化,如有異常,立即停止施灸。
- 結束: 施灸結束後,輕輕按摩水突穴,促進血液循環。
遠紅外線加熱水突穴方法:
- 準備:
- 遠紅外線燈:選擇適合的遠紅外線燈,如神燈。
- 毛巾:保護眼睛和皮膚。
- 其他:酒精棉球、防護眼鏡等。
- 消毒: 用酒精棉球消毒水突穴周圍皮膚。
- 定位: 找到水突穴位置。
- 加熱:
- 將遠紅外線燈放置在距離水突穴約10-15釐米處,照射水突穴10-15分鐘。
- 可用毛巾遮擋眼睛,避免受到光線刺激。
- 觀察: 照射過程中,觀察皮膚溫度變化,如有異常,立即停止加熱。
- 結束: 加熱結束後,用溫水清潔皮膚,並輕輕按摩水突穴,促進血液循環。
注意事項:
- 水突穴位於頸部重要部位,施灸或加熱時要注意力度,避免過度刺激或灼傷。
- 施灸或加熱時,要注意呼吸,保持放鬆狀態。
- 施灸或加熱後,若出現不適症狀,請立即停止,並諮詢專業醫師。
按摩推拿
水突穴按摩方法:
重點程序:
- 坐姿準備: 患者正坐,按摩者位於患者右側或左側。
- 定位穴位: 用手指在患者頸部找到人迎與氣舍連線的中點,即水突穴位置。
- 輕柔按壓: 用拇指輕輕按壓水突穴,感受動脈搏動。
- 持續按壓: 維持按壓,持續約3-5秒,直到患者感覺腋下微微疼痛,手臂肘部引痛,手指痠麻。
- 緩慢抬起: 緩慢將拇指輕輕抬起,感受熱氣從手臂手指流出。
- 重複操作: 換另一隻手,按壓患者對側水突穴,重複步驟 3-5。
注意事項:
- 按壓時力度要輕柔,避免過度用力。
- 按壓時間不宜過長,每次按壓3-5秒即可。
- 若患者感覺疼痛或不適,應立即停止按摩。
- 若患者有頸椎病或其他頸部疾病,需謹慎按摩,建議諮詢專業醫師。
古代中醫典籍摘錄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
討論留言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