穴名介紹
箕,土箕也,擔物之器也。門,出入的門戶也。該穴名意指脾土物質在本穴運行轉化。本穴物質為血海穴水濕雲氣脹散而來的風氣,至本穴後風氣變為強勁之勢並吹帶脾土物質隨其而行,穴內的脾土物質如被土箕擔運而出,故名。
解剖位置
- 位於縫匠肌的內側邊緣。
- 深層處有大收肌。
- 在這個區域,你會找到大隱靜脈。
- 股動脈和股靜脈位於深層之外側。
- 此外,此處分布有股前皮神經。
- 更深的地方,有隱神經通過。
針刺方法
直刺0.5~1.5寸。禁直接灸
注意事項
避開動脈,《黃帝內經素問·刺禁論》:「刺陰股中大脈,血出不止」
穴道介紹
箕門穴具有調下焦,利水的作用。主治小便不利,遺尿,腹股溝腫痛。
箕門穴的功效
- 調下焦:箕門穴是足太陰脾經的腧穴,刺激箕門穴可以調下焦,緩解小便不利、遺尿等症狀。
- 利水:箕門穴具有調下焦的作用,可以有效緩解小便不利、遺尿引起的尿量減少、排尿困難等症狀。
箕門穴的主治
- 小便不利:箕門穴具有調下焦的作用,可以有效緩解小便不利引起的小便不利。
- 遺尿:箕門穴具有調下焦的作用,可以有效緩解遺尿引起的遺尿。
- 腹股溝腫痛:箕門穴具有調下焦的作用,可以有效緩解腹股溝腫痛引起的腹股溝腫痛。
穴道配伍
箕門穴 (SP14) 位於腹部,臍下三寸,距前正中線二寸,屬於足太陰脾經。其主治範圍涵蓋消化系統、泌尿系統及腹股溝區域的疾患。以下針對提供的配伍進行詳細分析:
1. 配膀胱俞穴(UB23)、三陰交穴(SP6) 治小便不利:
- 原理: 此配伍旨在疏通膀胱經與脾經的氣血運行。膀胱俞穴為膀胱經背俞穴,具有調節膀胱氣化功能的作用;三陰交穴為肝、脾、腎三經交會穴,具有補益氣血、調理三陰經的作用。箕門穴作為脾經穴位,可協同調節脾的運化功能,脾主運化水液,其功能失調容易導致小便不利。三者合用,從膀胱、脾腎三方面入手,共同疏通水道,促進水液代謝,改善小便不利。
2. 配腎俞穴(UB23)、太溪穴(KI3) 治遺尿:
- 原理: 此配伍著重於腎的氣化功能。腎主水液,腎氣不足則容易導致遺尿。腎俞穴為腎經背俞穴,可補益腎氣;太溪穴為腎經原穴,具有滋補腎陰、強壯腎陽的作用。箕門穴則輔助調節脾的運化功能,防止水液代謝紊亂加重腎臟負擔。此配伍從腎臟本身及脾的輔助角度,共同改善腎氣不足導致的遺尿症狀。
3. 配足三里穴(ST36)、陽陵泉穴(GB34) 治腹股溝腫痛:
- 原理: 此配伍運用經絡循行及臟腑相關的原理。足三里穴為胃經合穴,具有調理脾胃、疏通經絡的作用;陽陵泉穴為膽經穴,具有疏通經絡、利濕消腫的作用。腹股溝區域與脾經、胃經、膽經的循行路線關係密切,腫痛可能由脾胃氣滯、濕熱阻滯等引起。此配伍通過疏通經絡,調節脾胃、膽經之氣血,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目的。箕門穴作為局部穴位,更直接地作用於腹股溝區域。
4. 配氣沖穴(ST30)、太沖穴(LR3) 治腹股溝腫痛:
- 原理: 此配伍與上組相似,同樣針對腹股溝腫痛。氣沖穴為胃經募穴,具有疏肝理氣的作用;太沖穴為肝經原穴,具有疏肝解鬱、行氣活血的作用。此配伍著重於疏肝理氣,活血化瘀,以解決因肝氣鬱滯導致的腹股溝腫痛。箕門穴則輔助調理脾胃,協同治療。
5. 箕門穴配三陰交穴(SP6)、中極穴(UB25) 治小便不通:
- 原理: 此配伍與第一組相似,但加入了中極穴,加強了膀胱經的調理作用。中極穴為膀胱經下焦穴,具有溫腎壯陽、利水通淋的作用。三穴合用,更加全面地調整脾、腎、膀胱三臟腑的功能,以治療小便不通。
總體而言,箕門穴的配伍多與脾經的功能,以及其與其他經絡的聯繫有關,藉由不同的配伍組合,達到治療不同病症的目的。 需注意,以上分析僅供參考,實際應用需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進行調整。
Youtube影片
載入中...
穴道主治疾病
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
- 麻疹
內分泌、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
- 月經不調
精神(心智)與行為疾病
- 男性勃起障礙
神經系統疾病
- 小兒麻痺後症候群
泌尿生殖系統疾病
- 月經不調
- 前列腺炎
- 排尿困難
- 尿道炎
- 尿道結石
- 前列腺增生
艾灸刮痧
不宜運用灸法
按摩推拿
箕門穴按摩方法
重點程序:
- 輕柔觸摸: 以指腹輕柔地觸摸穴位,感受穴位周圍的肌肉狀態。
- 緩慢按壓: 以拇指或食指指腹,垂直按壓穴位,力度適中,以微微感到酸脹感為宜。
- 輕柔旋轉: 按壓穴位時,可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輕柔旋轉,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。
- 適度停留: 每次按壓穴位停留約3-5秒,反覆按壓5-10次。
- 配合呼吸: 按壓穴位時,可配合深呼吸,吸氣時輕輕按壓,呼氣時放鬆壓力。
注意事項:
- 避開動脈,避免過度用力,以免造成血管損傷。
- 按摩過程中,若感到疼痛或不適,應立即停止按摩。
- 孕婦、患有心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者,請謹慎使用。
- 建議諮詢專業醫師或針灸師,以獲得更適合的按摩方法和注意事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
討論留言
載入中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