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濙
《衛生易簡方》~ 卷之十二(小兒) (14)
卷之十二(小兒) (14)
1. 五疳五軟
治小兒鼻疳瘡並耳後瘡,用黃連末敷之,日三四度。
治小兒耳邊鼻下赤爛濕癢,名月蝕疳瘡,用黃丹煅赤色、白礬飛過,綠豆粉各一錢研細,干敷瘡上,唾調亦可。
治小兒肝膽停熱致令筋軟,用附子生去皮臍、南星切,為末,生薑自然汁調攤,貼患處。
治面紅唇白,腸熱項軟,用羚羊角、熟地黃酒浸、白茯苓、酸棗仁炒、防風、虎脛骨酒炙、肉桂、甘草等分為末。溫酒或鹽湯調服。
治胎中受熱遍身筋軟,用鹿茸、蓯蓉、牛膝、木瓜、兔絲子、熟地黃、當歸、天麻、杜仲、青鹽等分為末,蜜丸,鹽湯或溫酒化下。
治小兒五六歲骨氣虛,筋脈弱,不能行,,用羚羊角、白茯苓、虎脛骨醋塗炙、酸棗仁炒、生乾地黃各半兩,黃耆、桂心、防風、當歸炒各一分,為末,煉蜜丸如綠豆大。食前溫酒研破三五丸服,一月後漸能行走。
白話文:
治療小兒鼻子上和耳後面的瘡瘍,用黃連粉末敷在患處,一天敷三次到四次。
治療小兒耳邊和鼻下皮膚紅腫、潮濕、發癢的月蝕疳瘡,用煅燒至紅色的黃丹、飛過的明礬、綠豆粉各一錢,研磨成細粉,乾敷在患處,也可以用唾液調和後敷。
治療小兒肝膽積熱導致筋骨無力,用附子(去皮、臍)和南星切碎研磨成粉末,用生薑汁調和後敷在患處。
治療面色紅潤、嘴唇蒼白、腸胃積熱、頸項無力的症狀,用羚羊角、酒浸泡過的熟地黃、白茯苓、炒過的酸棗仁、防風、酒炙過的虎骨、肉桂、甘草等分量研磨成粉末。用溫酒或鹽湯送服。
治療胎兒時期積熱導致全身筋骨無力的症狀,用鹿茸、肉蓯蓉、牛膝、木瓜、菟絲子、熟地黃、當歸、天麻、杜仲、青鹽等分量研磨成粉末,製成蜜丸,用鹽湯或溫酒送服。
治療五六歲的小孩骨氣虛弱,筋脈衰弱,無法行走,用羚羊角、白茯苓、醋炙過的虎骨、炒過的酸棗仁、生乾地黃各半兩,黃耆、桂枝、防風、炒過的當歸各一分,研磨成粉末,煉蜜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飯前用溫酒送服三到五粒,一個月後就能逐漸行走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