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濙

《衛生易簡方》~ 卷之八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八 (2)

1. 頭面

治頭上白屑,用山豆根末,油浸塗;如小兒,即以乳汁調半錢敷。

治頭瘡白禿,用雞窠中草和白頭翁草,燒灰存性,為末。豬脂調敷。

治痄腮,用赤小豆為末,以雞子清調塗。

治眉毛脫落,用七月烏麻花陰乾為末,生烏麻油浸,每夜敷之。

治頭瘡,用大筍殼葉燒灰,入少膩粉,生油調敷。

治䵟𪒟風刺,用苦參一斤,紅芍藥、冬瓜子各四兩,玄參二兩,為末。每用一字,手洗面上。

又方,用白附子、白芨、白蘞、密陀僧、白茯苓、胡粉等分為末。淨洗,臨臥以乳汁調一錢塗面,旦洗光淨。牛乳亦可。

洗面䵟藥,用豬蹄一副去黑熬膏,入蜜二大匙,白芷、瓜蔞、白芨、白蘞、茯苓、藿香各一兩,梨二個,再同熬至滴水不散,濾過。臨臥塗面,次日將水洗之

治頭面上瘡,用鍋子底黑煤,以小油打成膏,攤紙上,貼瘡面上。少用,恐有黑痕。

治眉斂頭瘡,用小麥燒黑存性,為末。以小油調塗瘡上。

治靨,用蕎麥秸一擔不爛者,燒灰存性,入石灰半斤,用熱水淋汁,以鐵器煮,漆匙攪成膏子。於靨上點自去或先以草莖刺破亦可。

又方,用桑柴灰、石灰淋汁熬膏,草莖刺破點,以新水沃之。忌油膩等物。

治頭上生瘤子,用蛛絲勒瘤子根,三二日自然退落。

治頭面上瘡,用雞子黃熟煮,炒令油出,以油和輕粉敷之。

治白禿瘡,用山豆根水研敷。

白話文:

[頭面]

治療頭皮白屑,可用山豆根研磨成粉末,用油浸泡後塗抹;如果是小孩,則用母乳調和半錢的藥粉敷上。

治療頭皮瘡瘍和白禿,可用雞窩裡的草和白頭翁草燒成灰,研磨成粉末,再用豬油調和後敷於患處。

治療腮腺炎,可用赤小豆研磨成粉末,用雞蛋清調和後塗抹。

治療眉毛脫落,可用七月份採收的烏麻花陰乾研磨成粉末,再用生烏麻油浸泡,每晚敷於眉毛處。

治療頭皮瘡瘍,可用大竹筍殼葉燒成灰,加入少許膩粉,再用生油調和後敷於患處。

治療面部痤瘡樣風刺,可用苦參一斤,紅芍藥、冬瓜子各四兩,玄參二兩,研磨成粉末。每次取少許,洗手後塗抹於面部。

另一方:用白附子、白芨、白蘞、密陀僧、白茯苓、胡粉等量研磨成粉末。洗淨臉後,睡前用母乳調和一錢的藥粉塗抹於面部,早晨洗淨。牛乳也可代替母乳。

治療面部痤瘡的藥膏:用一副豬蹄去除黑色部分熬成膏,加入蜂蜜二大匙,白芷、瓜蔞、白芨、白蘞、茯苓、藿香各一兩,梨子兩個,一同熬製至滴水不散,過濾後備用。睡前塗抹於面部,次日用水洗淨。

治療頭面部的瘡瘍,可用鍋底的黑煤,用少許油調成膏狀,攤在紙上,貼在瘡瘍上。用量要少,以免留下黑色印記。

治療眉毛和頭皮的瘡瘍,可用小麥燒成黑灰,研磨成粉末,用少許油調和後塗抹於患處。

治療靨(面部腫塊),可用一擔未腐爛的蕎麥秸稈燒成灰,加入石灰半斤,用熱水淋取汁液,用鐵器煮沸,用漆製湯匙攪拌成膏狀。點塗於靨上使其自行消退,或先用草莖將其刺破亦可。

另一方:用桑柴灰、石灰淋取汁液熬成膏狀,用草莖刺破腫塊後點塗,再用清水沖洗。忌食油膩食物。

治療頭皮上長瘤子,可用蜘蛛絲勒緊瘤子根部,三到兩天後瘤子會自然脫落。

治療頭面部的瘡瘍,可用煮熟的雞蛋黃炒至出油,用雞蛋油和輕粉調和後敷於患處。

治療白禿瘡,可用山豆根研磨後用水調和敷於患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