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元素

《珍珠囊藥性賦》~ 下卷 (11)

回本書目錄

下卷 (11)

1. 草部下

因知性甘大熱,附子、烏雄可回陽而逐冷,祛風濕而建中。

附子,團圓平坐重一兩已上者佳。主心腹冷痛,攻咳逆,破癥結,墮胎止痢,除風寒濕痹,強陰道。烏頭與附子同種,以原種之母為烏頭。破積除寒濕及中風邪惡風,墮胎,攻腹痛,消積飲。天雄似附子但廣,身長三四寸許,有須,性烈一如烏、附。逐痹除風助陽。附子烏雄味並辛,甘溫太熱有毒。出三建,故名三建。

半夏,止吐去痰,有毒必須薑製;大黃,通腸滌熱,快駿因號將軍。

半夏,味辛、平。生微寒,熟溫,並有毒。五月夏至生,故名半夏。健脾止嘔去痰涎。熟令人下,生令人吐,須用須用合生姜和煎方制其毒。大黃,味苦。寒,無毒。黃芩為之使,無所畏。宣氣消癰,除結熱,通瘀血,蕩燥屎,推舊致新,性至快。

木賊青葙,開眼翳;羊蹄、鶴蝨,殺三蟲。

木賊,味甘、微苦。無毒。攻積塊、腸風、下痢,止女人赤白崩帶。青葙子,味苦。微寒,無毒。即白雞冠花子。主皮膚熱,瀉肝熱,去風除瘙癢,殺蟲。羊蹄,俗呼為禿菜根。味苦。寒,無毒。攻疥癬,治女人陰蝕、瘡痔,殺諸蟲。鶴蝨,味苦、平。有毒,即杴草。主蛔蟲咬心痛。

與甘草相刑,甘遂能消腫破癥,大戟通利水道,兼除蟲毒;與烏頭相反,白蘞治腸風癰腫,白及破癰疽,併合跟皸。

甘遂、大戟,味並苦、甘、寒。有毒。治病之功,不相上下,故並反甘草。白蘞與白及,味並苦、甘平。無毒。同反烏頭,療疾大同小異。

風攻皮膚羊躑躅,熱止嗽喘馬兜鈴。

羊躑躅,味辛。有毒。羊誤食其苗葉則躑躅而死,故名之。消蟲毒,攻諸痹賊風。馬兜鈴,味甘。寒,無毒。治肺熱咳嗽喘促,兼瘻瘡血痔。其根名土木香,又曰青木香,結子如鈴狀,故名兜鈴。

劉寄奴,破血行經,金瘡最妙;續隨子,消癥蕩滯,蟲毒尤攻。

劉寄奴,味苦,溫。治湯火傷及金瘡最妙。因劉裕小名寄奴,取此草以療金瘡,得劉裕名寄奴。續隨子即聯步,味辛。溫,有毒。最治蛇傷。

祛風逐痰白附子,刮磨腸垢白頭翁。

白附子,味甘、平。溫,無毒。能行藥勢,主心疼腹痛。白頭翁,處處有之,謂之老公須。根有白茸,故名之。仲景以此專治溫瘧,又治金瘡衄血。

何首烏,久服延年,可消瘡腫;骨碎補,折傷克效,及耳鳴聾。

首烏,味苦澀。微溫,無毒。昔有老人姓何,見藤夜交,遂採其根食之,白髮變黑,因此名之。骨碎補,味苦。溫,無毒。一名猴孫姜。根生綠樹上,能補骨碎折傷因名之。

瀉肺消痰,下水去浮葶藶子;通經散腫,開喉明目射干功。

葶藶子,味辛、苦。寒,無毒。處處有,好生道旁。有甜、苦二種。射干,味苦、平。微溫,無毒。一名烏扇,俗曰仙人掌。

白話文:

因為知道藥性是甘甜且大熱,附子、烏頭可以使陽氣恢復並驅逐寒冷,祛除風濕並調理脾胃。

附子,圓潤飽滿且重量在一兩以上的是好的。主要治療心腹冷痛、咳嗽氣逆、破除體內結塊、墮胎止瀉、去除風寒濕痺,並能增強陰道機能。烏頭與附子是同種植物,以原植物的母株為烏頭。能破除積聚、去除寒濕及中風引起的邪惡之風,墮胎、治療腹痛、消除積食和停留在腸胃的水飲。天雄外形像附子但更寬大,身長約三四寸,有鬚,藥性與烏頭、附子一樣剛烈。能驅除痹症,去除風邪,幫助陽氣。附子和烏頭的藥味都是辛辣的,甘溫且藥性大熱,有毒。產於三建地區,所以被稱為三建。

半夏,能夠止吐、化痰,有毒,必須用生薑炮製;大黃,能夠疏通腸道、清除體內熱邪,藥效快速,所以被稱為將軍。

半夏,味辛、性平。生的時候藥性微寒,熟的則溫熱,都有毒。在五月夏至時生長,所以叫做半夏。能健脾止嘔,去除痰涎。煮熟後能使人排便,生用則能使人嘔吐,必須與生薑一同煎煮才能抑制其毒性。大黃,味苦、性寒,無毒。黃芩能引導其藥效,沒有藥物會與之相剋。能宣散氣機,消除癰腫,清除體內鬱結之熱,疏通瘀血,排除腸道燥結的糞便,促使新陳代謝,藥性非常快速。

木賊和青葙能治療眼翳;羊蹄和鶴蝨能殺滅體內多種寄生蟲。

木賊,味甘、微苦,無毒。能攻破體內積塊、治療腸風下痢,止住婦女赤白帶下。青葙子,味苦、性微寒,無毒。就是白雞冠花的種子。主要治療皮膚發熱,瀉肝熱,去除風邪引起的瘙癢,殺滅寄生蟲。羊蹄,俗稱禿菜根。味苦、性寒,無毒。能治療疥癬,治療婦女陰部潰爛、痔瘡,殺滅各種寄生蟲。鶴蝨,味苦、性平,有毒,就是杴草。主要治療蛔蟲引起的咬心痛。

與甘草相剋,甘遂能消腫破除體內積塊,大戟能疏通水道,兼能清除蟲毒;與烏頭相剋,白蘞能治療腸風癰腫,白及能破除癰疽,並能治療手足皸裂。

甘遂、大戟,味都苦、甘,性寒,有毒。治療疾病的功效不相上下,所以都與甘草相剋。白蘞與白及,味都苦、甘,性平,無毒。同樣與烏頭相剋,治療疾病的功效大同小異。

羊躑躅能治療風邪侵襲皮膚引起的疾病,馬兜鈴能止住因熱邪引起的咳嗽氣喘。

羊躑躅,味辛,有毒。羊誤食其幼苗和葉子會躑躅而死,所以叫做羊躑躅。能消除蟲毒,治療各種痹症和風邪侵襲。馬兜鈴,味甘、性寒,無毒。能治療肺熱引起的咳嗽氣喘,兼能治療瘺瘡和血痔。它的根叫做土木香,又叫做青木香,結出的果實像鈴鐺,所以叫做兜鈴。

劉寄奴能破血行經,對於金瘡的治療效果最佳;續隨子能消除體內積塊、排除積滯,對蟲毒的治療尤其有效。

劉寄奴,味苦、性溫。對於湯火燙傷和金瘡的治療效果最佳。因為劉裕的小名叫做寄奴,用這種草藥治療金瘡,所以用劉裕的小名命名。續隨子,就是聯步,味辛、性溫,有毒,最能治療蛇咬傷。

白附子能祛風、化痰,白頭翁能刮除腸道中的污垢。

白附子,味甘、性平,溫和無毒。能引導藥性,主要治療心痛腹痛。白頭翁,到處都有,俗稱老公鬚。根部有白色絨毛,所以叫做白頭翁。張仲景用它專門治療溫瘧,也能治療金瘡出血。

何首烏,長期服用可以延年益壽,能夠消除瘡腫;骨碎補,對於跌打損傷有很好的療效,也能治療耳鳴耳聾。

何首烏,味苦澀、性微溫,無毒。從前有個老人姓何,看到藤蔓相互纏繞,就採其根來食用,白髮變黑,因此命名為何首烏。骨碎補,味苦、性溫,無毒。又叫做猴孫姜。根生長在綠樹上,能治療骨折損傷,所以因此命名。

葶藶子能瀉肺、化痰、排除體內多餘水分;射干能疏通經絡、散腫、開喉、明目。

葶藶子,味辛、苦,性寒,無毒。到處都有,多生長在路旁。有甜味和苦味兩種。射干,味苦、性平,微溫,無毒。又叫做烏扇,俗稱仙人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