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重樓玉鑰》~ 卷下 (6)
卷下 (6)
1. 諸症針刺要穴
喉痹又喉纏喉鬥底。
天突,廉泉,後頂,風府,風池,合谷,商陽,中衝,少澤,少商,然谷,照海,三陽交,足三里
雙單乳蛾燕口。
後谿,少衝,少商,合谷,風池
牙關緊閉口眼歪斜搜牙懸𤷍。
頰車,承漿,合谷,魚際,足三里
樞扶氏曰。以上諸穴。皆急治喉風等症之要穴法也。其餘諸穴。切勿妄行針灸。必須謹遵古法。庶不有誤。慎之慎之。
白話文:
[各種症狀的重要針刺穴位]
如果遇到喉部疾病,像是喉炎或咽喉部位的問題。
應針刺的穴位有:天突、廉泉、後頂、風府、風池、合谷、商陽、中衝、少澤、少商、然谷、照海、三陽交、足三里。
如果是扁桃腺炎或是扁桃腺周圍的問題,
應針刺的穴位有:後谿、少衝、少商、合谷、風池。
對於牙關緊閉、面部肌肉僵硬或口眼歪斜的情況,
應針刺的穴位有:頰車、承漿、合谷、魚際、足三里。
樞扶氏說,以上提到的這些穴位,都是治療喉風等喉部疾病的關鍵穴位和方法。除此之外的其他穴位,千萬不要輕易地進行針灸。必須嚴格遵守古法,以免出現錯誤。這一點必須非常小心,再三提醒。]
2. 制針法
制針須用馬嚼環鐵。以馬屬午午屬火火剋金取剋制。能解鐵毒之義也。故本草用馬銜鐵作醫針為妙。若以真金制針。用之更佳。其煆煉之法。以馬銜鐵琢作二寸長。或三寸。不拘長短。要光圓尖者數針。三稜式者數針。以便分症從穴按用。不可過於尖鋒恐易折針於肉內也。
次以蟾酥塗針尖上入火中微煆。不可令紅。取起復照前塗酥煆三次。乘熱插入臘肉皮之裡肉之外。將後藥用水三碗煎沸次。入針肉在內。煮至水乾。傾於清水中。待冷將針取出。於黃土中插百餘下。以去火毒再用。細石打磨淨及端直。仍用松子油塗之。當常近人氣為妙。
白話文:
[製針方法]
製作針灸針必須使用馬嚼環鐵,因為馬屬午,午屬火,火能剋金,以此剋制方式能去除鐵的毒性。因此,本草綱目中提到用馬嚼鐵來製造醫療用針是最佳選擇。如果能用純金來製針,效果會更好。其鍛造方法如下:先將馬嚼鐵雕琢成二到三寸長的針形,不論長短,要確保針頭光滑、圓潤且尖銳,可製作幾根圓形針和幾根三稜形針,以便根據不同的病情和穴位來選擇使用。但要注意不要讓針頭太尖銳,以免容易在肉內折斷。
接著,在針尖上塗上蟾酥,然後放入火中稍微加熱,但不能讓針變紅,取出後再次塗上蟾酥並加熱,重複此過程三次。趁熱將針插入臘肉的皮層與肌肉之間,再將臘肉連同針一起放入三碗水中煮沸,直到水分蒸發完畢,然後將針浸泡在冷水中,等冷卻後取出。再將針插入黃土中一百多次,以去除殘留的火毒,然後再用細石打磨,確保針身平直並清洗乾淨,最後塗上松子油,保持針接近人氣,這樣製作出的針效果最好。
3. 煮針藥方
麝香(五分),膽礬(一錢),硃砂(三錢),沒藥(三錢),鬱金(三錢),川芎(三錢),歸尾(三錢),磁石(一兩),石斛(二分),皂角(二錢),穿山甲(三錢),甘草節(五錢),沉香末(五錢),北細辛(三錢)
以上諸藥。能引氣味入針內。
白話文:
「麝香(0.5公克),膽礬(3.75公克),硃砂(11.25公克),沒藥(11.25公克),鬱金(11.25公克),川芎(11.25公克),歸尾(11.25公克),磁石(40公克),石斛(0.75公克),皁角(7.5公克),穿山甲(11.25公克),甘草節(20公克),沉香末(20公克),北細辛(11.25公克)。
上述所有藥材,能夠將其氣味與精華引進針中。」
請注意,以上換算為現代公克單位,僅供參考,實際使用應遵從專業醫師指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