萬全

《幼科發揮》~ 卷之四 (1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18)

1. 因五邪之氣所生病

予曰。夏至後瀉者。七分熱。三分寒。治此瀉者。當七分寒藥。三分熱藥。前證因汝多服理中湯。犯用熱遠熱之戒。故用玉露散。以解火令之熱。後證因汝過服玉露散。傷其中氣。故用理中湯加附子以救里也。用曰。何以安靜者不治。煩躁者反可治也。曰。夏至後垢卦用事。

伏陰在內。六月建未。其位在坤。坤為腹而生土。土愛暖而惡寒。玉露性寒。傷其脾土。陰盛於內。陽脫於外。故用理中附子之辛熱。所以收斂欲脫之陽。勝其方長之陰。服藥安靜者。脾氣敗絕。投藥不知。故不可治。如煩躁者。寒熱相搏。脾有生意。故再投藥。使勝其寒也。

用曰。如此神妙。予初何以知之。下次治此熱瀉。當如之何。予曰。看其病證何如。瀉多熱渴少者。急以溫中為主。先進理中湯。後以玉露散微解之。不渴者不可用也。先大熱大渴瀉少者。此裡熱甚也。急解其暑毒。以玉露散解之。熱渴略止後。用理中湯補其中氣。泄止不可再服也。

如渴不止。只用白朮散治之。理中玉露皆不可服也。切記吾言。再勿誤也。白朮散治瀉渴不止要藥也。如服白朮散渴瀉不止者。此水壅以犯腎。腎得水而反燥。故轉渴瀉。宜白朮散去乾葛加炒乾姜等分服之。辛以潤燥。致津液。用自此後醫術漸通。家道頗昌。

暑瘧者。柴胡白虎湯。即小柴胡合白虎湯。

暑咳者。甘桔湯合黃連阿膠丸。

經云。夏傷於暑。秋髮痎瘧。予謂瘧之為病。不唯中暑有之。凡風寒暑濕飲食勞倦。皆能為病也。大抵民病瘧痢者多。蓋四時之氣。太陰濕土之令。手太陰肺經。受風寒暑濕之氣。病瘧多。足太陰脾經。受飲食水穀之邪。則病痢多。二經俱受邪則瘧又病痢也。病瘧者。平瘧養脾丸主之。

病痢者。和中丸主之。此家傳不易之秘法也。寶之重之。勿輕示人也。難云。形寒飲冷則傷肺。肺主皮毛。秋冬病宜攻者多。因傷寒得之。鼻塞聲重。宜發散。麻黃湯主之。

麻黃(連根水泡去沫),杏仁(去皮尖炒),生甘草(各等分),上用水煎服。熱甚者加生石膏末。臘茶葉。名五虎湯神效。

濕傷腎。利而下重。秋月病痢者。皆腎病也。宜地黃丸去丹皮。加黃柏酒炒。破故紙炒。小茴香炒。各二兩。乾薑炒黑五錢。研末丸服。

經云。冬傷於寒。春必病溫。溫熱之病也。況冬月暄熱令行。則陽氣暴泄。不能閉藏。為寒所折。至春則發為熱病也。小兒得之。則發瘡疹病者。亦溫熱之類也。如有此氣。宜預服代天宣化解毒丸。甚有良驗。

白話文:

我說,夏天至之後拉肚子的,病因是七分熱、三分寒。治療這種腹瀉,應該用七分寒涼的藥、三分溫熱的藥。之前的情況是因為你吃太多理中湯,犯了用藥過熱的禁忌,所以用玉露散來解除火熱。之後的情況是因為你吃太多玉露散,損傷了脾胃之氣,所以用理中湯加附子來救治脾胃。

有人問,為什麼安靜的反而不能治,煩躁的反而可以治呢?我說,夏至之後是陰氣開始積蓄的時候,陰氣潛藏在內,六月是未月,方位在坤卦,坤代表腹部,屬於土,土喜歡溫暖而討厭寒冷。玉露散藥性寒涼,會損傷脾土,導致陰氣在內過盛,陽氣向外脫散,所以用理中湯加附子這種辛溫的藥,來收斂將要脫散的陽氣,戰勝正在增長的陰氣。服用藥後安靜的,是脾氣已經衰敗到極點,吃藥也沒有反應,所以無法治療。像煩躁的,是寒熱在體內交戰,說明脾氣還有一線生機,所以再用藥,使其戰勝寒氣。

有人問,這樣真是太神奇了,我之前怎麼沒想到?下次再遇到這種熱瀉,應該怎麼辦?我說,要看他的病情如何。如果拉肚子很多,口渴不嚴重,就要以溫補脾胃為主,先用理中湯,然後用少量玉露散來稍微解除熱氣,不口渴的不能用玉露散。如果先是高熱、口渴嚴重,而拉肚子不多,這是體內熱邪太盛,要趕緊解除暑熱之毒,用玉露散來化解,等高熱口渴稍微減輕後,再用理中湯來補養脾胃之氣,腹瀉停止後就不能再服藥。

如果口渴不止,只能用白朮散來治療,理中湯和玉露散都不能服用,一定要記住我的話,不要再犯錯了。白朮散是治療腹瀉、口渴不止的要藥。如果服用白朮散,口渴腹瀉還是不止,這是因為水液壅積而侵犯到腎臟,腎臟受到水液反而變得乾燥,所以轉為口渴和腹瀉,應該用白朮散去掉葛根,加入炒乾薑等份服用,用辛辣的藥性來滋潤乾燥,促進津液產生。我從此之後醫術逐漸通達,家道也開始興旺。

中暑而發瘧疾的,用柴胡白虎湯,也就是小柴胡湯合白虎湯。

中暑而咳嗽的,用甘桔湯合黃連阿膠丸。

經書說,夏天感受暑邪,秋天會發瘧疾。我認為瘧疾這種病,不只有中暑才會得,凡是風寒暑濕、飲食勞累等原因,都會導致得病。大體來說,百姓得瘧疾和痢疾的很多,因為四季的氣候,都屬於太陰濕土的管轄,手太陰肺經,感受風寒暑濕之氣,容易得瘧疾;足太陰脾經,感受飲食水穀之邪,容易得痢疾。如果兩條經絡都受到邪氣侵犯,就會既得瘧疾又得痢疾。得瘧疾的,用平瘧養脾丸來治療。

得痢疾的,用和中丸來治療。這些都是我家傳下來的秘法,一定要好好珍惜,不要輕易告訴別人。

有人問,身體受寒、喝冷飲會損傷肺氣,肺主皮毛,秋冬季節的疾病多半應該用攻邪的方法治療,這是因為受寒而得病,鼻塞聲音重,應該用發散的方法治療,用麻黃湯。

麻黃(連根用水浸泡去除浮沫),杏仁(去皮尖炒),生甘草(各等份),用水煎服。熱邪嚴重的,加入生石膏末、臘茶葉,稱為五虎湯,非常有效。

濕邪傷腎,會導致腹瀉並且有下墜感,秋季發痢疾的,多半是腎臟有病,應該用地黃丸去掉丹皮,加入炒黃柏、炒補骨脂、炒小茴香各二兩,炒黑乾薑五錢,研成末做成藥丸服用。

經書說,冬天受寒,春天必定會生溫病,溫病是屬於熱性的疾病。況且冬天氣候溫暖不寒冷,導致陽氣過度向外發散,無法閉藏,被寒邪所折傷,到春天就會爆發為熱病。小孩子得這種病,會出現瘡疹等症狀,也是屬於溫熱的疾病。如果出現這種情況,應該預先服用代天宣化解毒丸,效果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