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卷之九·肺臟部·腎臟部 (1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九·肺臟部·腎臟部 (18)

1. 客忤

安神丸

生犀末(半錢),雄黃(研),人參,茯苓,車前子(各一分)

上為末,取桃白皮一兩,桃符一兩,二味以水三升,同煎至一升,去滓,更煎成膏,和前藥丸如麻子大。每服三丸,芍藥湯下。

又方,小兒哽氣築心連,喘息多愁胃口涎,唯有此疾宜早治,為緣客忤氣相煎,看看病狀醫難效,速取真珠散半錢,龍腦生犀香附子,小兒餐了保身安。

真珠散

真珠末(四錢),生犀末(二錢),香附子末(一錢),龍腦(半字)

上同研。每服一字,桃仁湯調下。乳母忌生冷油膩,一切毒物半月。

〔張渙〕,辟邪膏,嬰兒血氣未實,皆神氣軟弱,除父母及乳養之常照管外,不可令見生人,及抱往別房異戶,及不可見牛馬獸畜等,其父母家人之類,自外及寅夜行歸家,亦不可見兒,恐經履鬼神粗惡暴氣,若犯人,令兒吐下青黃赤白,水穀解離,其狀似發癇者,但眼不上戴,脈不弦急,名曰客忤。(凡斷乳小兒,亦有中惡卒暴者,亦宜服此藥,立至蘇省。)

降真香(銼),白膠香,沉香,虎頭骨(微炒),鬼臼(去毛),草龍膽,人參,白茯苓

上件,各半兩搗,羅為細末,次入水磨雄黃半兩,細研水飛,次研麝香一錢,都拌勻,煉蜜和如雞頭大。每服一粒,煎乳香湯化下。及別丸如彈子大,用綠絹袋子盛,令兒衣服上帶之,仍臥內常燒神妙。

〔田〕客忤因而驚忤者。治法用灶中黃土研二兩,雞子一枚去殼,二件相和,入少許水調,先以桃柳枝湯浴兒,後將此藥塗五心及頂門上。(陳無擇法,用灶中黃土、蚯蚓屎等分,如此法塗之。)

治卒客忤噤口不能言。細辛、桂心等分,納口中,效。

《元和紀用經》療小兒客忤,搗菖蒲汁納口中。又生艾汁納口中。又磨刀水三四滴,妙,又用好墨搗篩,和水溫服半錢匕。

白話文:

安神丸

將犀牛角磨成的粉末(半錢),雄黃(磨成粉),人參,茯苓,車前子(各一分)混合研磨成粉末。取桃樹白色的內皮一兩,桃木符一兩,將這兩味藥材用水三升一起煎煮至一升,去除藥渣,再繼續煎煮成濃稠的膏狀,然後和前面研磨好的藥粉混合,製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顆,用芍藥湯送服。

另一個方子是針對小兒因驚嚇而引起的哽氣,胸悶,呼吸急促,多愁善感,流口水等症狀,這種疾病應該及早治療,因為這是因為受到外來的邪氣所引起的。如果病情看起來很嚴重,一般的醫生難以醫治,就趕快服用珍珠散半錢,加上龍腦、犀牛角粉和香附子,小孩子吃了就能保平安。

珍珠散

將珍珠磨成粉末(四錢),犀牛角磨成粉末(二錢),香附子磨成粉末(一錢),龍腦(少許)混合研磨。每次服用一字,用桃仁湯調服。哺乳的母親應該忌食生冷油膩的食物,並且避免接觸一切毒物半個月。

張渙認為,嬰兒的血氣尚未充足,精神比較虛弱,除了父母和照顧的保母經常照看外,不可以讓他們見到陌生人,也不可以抱到其他房間或別人家裡,更不能讓他們看到牛、馬、野獸等。父母家人如果從外面或深夜回家,也不可以馬上見嬰兒,以免身上帶著鬼神邪氣,或粗暴之氣影響到嬰兒。如果嬰兒受到驚嚇,會出現嘔吐、腹瀉,排出青、黃、赤、白等顏色的穢物,水瀉不止,症狀看起來像癲癇發作,只是眼睛不會上吊,脈搏也不會弦急,這就叫做客忤。(凡是斷奶後的小孩,也有可能突然發病,也應該服用此藥,能立即清醒。)

將降真香(切碎),白膠香,沉香,虎頭骨(稍微炒過),鬼臼(去除毛),草龍膽,人參,白茯苓,各取半兩搗碎磨成細粉。再加入水磨雄黃半兩,細研後用水飛過,再研磨麝香一錢,全部混合均勻,用煉蜜調製成雞頭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顆,用乳香湯化開服用。另外再製作彈子大小的藥丸,用綠色絲綢袋子裝起來,讓嬰兒佩戴在衣服上,晚上睡覺時也常點燃來淨化環境。

田認為,客忤是由於受到驚嚇引起的。治療方法是用灶裡的黃土研磨成二兩,再加上一個雞蛋去除外殼,將兩者混合,加入少許水調勻。先用桃枝、柳枝煮的水給孩子洗澡,然後將藥塗抹在手心、腳心和頭頂。 (陳無擇的方法是用灶裡的黃土、蚯蚓糞等分混合,用同樣的方法塗抹。)

治療突然發作的客忤,導致噤口不能說話,可以用細辛、桂心等量的藥材,放入病人口中,有效。

《元和紀用經》記載治療小兒客忤,可以將菖蒲搗碎取汁滴入口中。也可以將艾葉搗碎取汁滴入口中。或者用磨刀水三四滴,效果很好。也可以用好的墨磨成粉篩過,和水溫服半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