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卷之九·肺臟部·腎臟部 (13)
卷之九·肺臟部·腎臟部 (13)
1. 解顱
人參,茯苓,白附子(炮),羌活,甘草(炙),芍藥,白朮(水煮。各一分),犀角屑,京芎,藿香(後三味減半)
上為末。每服半錢,水一盞,用少金銀同薄荷三葉,煎至三分,溫服,通驚氣。
《千金》治小兒囟開不合方
防風(一兩半),柏子仁,白芨(各一兩)
上三味,末之,以乳和敷囟上。十日知,二十日愈,日一。
《莊氏家傳方》治腦縫不合。
山茵陳(一兩),車前子,百合(各半兩)
上為末,用烏牛乳汁調塗腳及腦縫上,用帛子裹頭。三日一換,五上必效。〔王氏〕
封囟散,治囟開不合,頭縫開張,囟開崎陷,咳嗽鼻塞。
柏子仁,防風,天南星(各四兩)
上為細末,每用一錢,以豬膽汁調勻,稀稠得所,攤在緋絹帛上,看囟子大小剪貼。一日一換,不得令乾,時時以湯潤動。
三辛散(三因),治小兒骨應合而不合,頭骨開也,名曰解顱。
細辛,桂心(各半兩),乾薑(七錢半)
上為末,以薑汁和敷顱上貼之。兒面赤,即愈。
又方用蛇蛻炒焦為末,用豬頰車中髓調敷頂上,日三四度。曾有人作頭巾裹遮護之,久而自合,亦良法也。
灸法,臍上臍下各五分,各灸三壯,灸瘡未發,先合。
白話文:
解顱
將人參、茯苓、炮製過的白附子、羌活、炙甘草、芍藥、水煮過的白朮(每味藥各取一分),以及犀角屑、川芎、藿香(後三味藥減半)等藥材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半錢,用一碗水,加入少許金銀花和三片薄荷葉,煎煮至剩三分,溫熱服用,可以疏通驚嚇之氣。
《千金方》治療小兒囟門開而不合的藥方:
防風(一兩半)、柏子仁、白芨(各一兩)。將以上三味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人乳調和敷在囟門上,十天左右會見效,二十天左右可以痊癒,每天敷一次。
《莊氏家傳方》治療腦縫不合:
山茵陳(一兩)、車前子、百合(各半兩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烏牛乳汁調和塗在腳底和腦縫上,用布包裹頭部。每三天換一次藥,敷五次必定有效。這是王氏的方子。
封囟散,治療囟門開而不合,頭骨縫開裂,囟門凹陷,咳嗽鼻塞等症狀。
柏子仁、防風、天南星(各四兩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使用一錢,用豬膽汁調勻,稀稠適中,攤在紅色絲綢布上,根據囟門大小剪貼。每天換一次,不要讓藥膏乾燥,要時常用溫水濕潤。
三辛散(出自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),治療小兒骨骼應該癒合卻沒有癒合,頭骨開裂,這種情況稱為解顱。
細辛、桂心(各半兩)、乾薑(七錢半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薑汁調和敷在頭骨開裂處貼上,如果小孩臉色變紅,就表示快要痊癒。
另一個方子,將蛇蛻炒焦研磨成粉末,用豬的腮幫子骨髓調和敷在頭頂,每天塗抹三到四次。曾有人用頭巾包裹遮蓋保護,時間久了頭骨自然癒合,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。
灸法:在肚臍上方和下方各取五分距離,各灸三個艾柱,在灸瘡尚未發作之前,頭骨會先癒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