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五·心臟部三 (2)
集之五·心臟部三 (2)
1. 喘
錢氏論肺盛復有風冷云:胸滿短氣,氣急喘嗽上氣,當先散肺,後發散風冷,散肺、瀉白散(肺),發散風冷,大青膏主之(吐瀉)。肺只傷寒,則不胸滿。潔古云:肺實,則喘而氣盛,瀉白散。
瀉白散(肺),清肺飲(嗽),五和湯(裡熱)
碧玉丸,治痰嗽氣喘胸滿,飲食減少,睡不得寧,煩躁有熱。
青黛,明白礬(生用),天南星(生用),滑石(四味各二錢半),輕粉(五十帖),全蠍(十五尾,去尖毒),巴豆(四十九粒,去殼膜心,存油,碎切,入乳缽極細杵)
上除輕粉、巴豆外,餘五味,或曬或焙,為末,仍入前二味,同在乳缽杵勻,薑汁煮糯米粉為糊、丸粟殼大。每服七丸,至九丸或十一丸,用淡薑湯空心投,熱甚者,薄荷湯下,或不拘時。
錢氏論肺藏怯云:唇白色,當補肺,阿膠散主之(方見本門)。若悶亂氣粗,喘促哽氣者難治,肺虛損故也。脾肺病久則虛而唇白,脾者肺之母也,母子皆虛,不能相營,故名曰怯,肺主唇,唇白而澤者吉,白如枯骨者死。
補肺散,治久患咳嗽,肺虛氣促,有痰噁心。
阿膠(一兩半,銼,炒),白茯苓,馬兜鈴(去老梗),糯米(三味各半兩),杏仁(二十一粒,湯泡,去皮尖),甘草(四錢,炙)
上銼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煎七分,無時溫服。
坎離湯,治虛喘晝輕夜重,食減神昏。
蓽澄茄,石菖蒲(各一錢),白朮,白茯苓(去皮),南木香(草上各二錢),甘草(炙),半夏(湯煮透,濾,仍銼,焙乾),紫蘇子(略炒,杵碎。草上四錢)
上銼。每二錢,水一盞,煎七分,溫服無時。
《聖惠》,杏仁煎,治小兒咳嗽,心煩喘粗。
杏仁(湯浸,去皮尖雙仁,麩炒微黃),天門冬(去心),寒食麵(各一兩),蜜,酥(各一合),生地黃汁(一大盞),貝母(半兩,微炒)
上件,煎貝母及天門冬至五分,便研,絞取汁,入杏仁膏等同熬如稀餳。每服,用溫水調下半錢已來,量兒大小,以意加減。
八味理中丸,治小兒心肺不和,息數脈急,上下不升降,中膈痞滿,郁隘胸臆,坐臥煩悶,神情不樂,飲食不下。
人參,甘草(炙),白朮,乾薑,枳實(制炒),白茯苓,五味子(去梗),桑白皮(去赤皮)
上件等分,為細末,煉蜜為丸,小指頭大。每服一丸,淡豆豉五粒,水一小盞,煎至半,去豉,通口服,不拘時候。
張渙,蟬殼湯,治小兒肺氣不利病。
白朮五味湯,治小兒咳嗽氣逆上喘。(二方並見咳嗽)
《聚寶方》,平氣散,治小兒氣不和,定喘和氣,補虛思食。
人參,白茯苓,百合,甘草(炙),白朮,桔梗(各等分)
上六味,為末。每服一錢,水八分,生薑少許,同煎至五分,溫服。
白話文:
錢乙認為,肺氣過盛又加上風寒侵襲,會導致胸悶、呼吸短促、呼吸急促、咳嗽、喘氣上逆。治療時,應先疏散肺氣,再驅散風寒。疏散肺氣用瀉白散,驅散風寒用大青膏(可能會有嘔吐腹瀉的副作用)。如果肺只是單純受寒,則不會有胸悶的症狀。朱丹溪認為,肺氣實的時候,會喘且氣盛,這時要用瀉白散。
瀉白散(針對肺),清肺飲(針對咳嗽),五和湯(針對體內熱)。
碧玉丸,可以治療痰多咳嗽、氣喘、胸悶、食慾不振、睡眠不安寧、煩躁發熱等症狀。
藥物組成:青黛、明礬(生用)、天南星(生用)、滑石(各二錢半)、輕粉(五十帖)、全蠍(十五尾,去除尖端毒素)、巴豆(四十九粒,去除外殼和心,保留油,切碎後在乳缽中搗成極細粉末)。
除了輕粉和巴豆之外,將其他五味藥材曬乾或烘乾後研磨成粉末,再加入輕粉和巴豆,一起在乳缽中搗勻。用薑汁煮糯米粉製成糊,將藥粉做成粟米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七到九丸或十一丸,用淡薑湯在空腹時送服。如果發熱嚴重,可以用薄荷湯送服,也可以不拘時間服用。
錢乙認為,如果肺氣虛弱,會出現嘴唇蒼白的症狀,這時要用阿膠散來補肺。如果出現煩躁不安、呼吸粗重、喘氣急促、呼吸困難等症狀,就難以治癒,這是因為肺氣虛損。脾肺功能長期不佳就會虛弱而嘴唇蒼白,因為脾是肺的母親,母子都虛弱,就不能互相滋養,所以稱為「怯」。肺主唇,嘴唇白而有光澤表示病情好轉,如果像枯骨般蒼白則表示病情危險。
補肺散,可以治療久咳、肺虛氣促、痰多噁心等症狀。
藥物組成:阿膠(一兩半,切碎,炒過)、白茯苓、馬兜鈴(去除老梗)、糯米(各半兩)、杏仁(二十一粒,用熱水浸泡,去皮尖)、甘草(四錢,烤過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用二錢,加水一碗,煎至七分,不拘時間溫服。
坎離湯,可以治療虛喘,白天症狀輕,晚上症狀重,食慾下降、精神不佳等症狀。
藥物組成:蓽澄茄、石菖蒲(各一錢)、白朮、白茯苓(去皮)、南木香(各二錢)、甘草(烤過)、半夏(用熱水煮透,過濾,再切碎,烘乾)、紫蘇子(略炒,搗碎,四錢)。
將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用二錢,加水一碗,煎至七分,不拘時間溫服。
《聖惠方》中的杏仁煎,可以治療小兒咳嗽、心煩、喘氣粗重等症狀。
藥物組成:杏仁(用熱水浸泡,去皮尖雙仁,用麩皮炒至微黃)、天門冬(去心)、寒食麵(各一兩)、蜂蜜、酥油(各一合)、生地黃汁(一大碗)、貝母(半兩,微炒)。
先煎貝母和天門冬至五分,然後研磨,絞取汁液,加入杏仁膏等一同熬煮,成稀粥狀。每次用溫水調服半錢,根據小兒年齡大小酌情增減。
八味理中丸,可以治療小兒心肺不協調,呼吸急促、脈搏加快、氣機上下不暢、胸膈痞滿、胸悶不適、坐臥不安、情緒不佳、食慾不振等症狀。
藥物組成:人參、甘草(烤過)、白朮、乾薑、枳實(制炒)、白茯苓、五味子(去梗)、桑白皮(去赤皮)。
將以上藥材等份研磨成細末,用煉製的蜂蜜做成丸子,大小如小指頭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淡豆豉五粒,加水一小碗,煎至一半,去除豆豉,趁溫服用,不拘時間。
張渙的蟬殼湯,可以治療小兒肺氣不暢的疾病。
白朮五味湯,可以治療小兒咳嗽、氣逆上喘(以上兩方在咳嗽相關章節中)。
《聚寶方》中的平氣散,可以治療小兒氣機不調,具有平喘、調和氣機、補虛開胃的功效。
藥物組成:人參、白茯苓、百合、甘草(烤過)、白朮、桔梗(各等份)。
將以上六味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加水八分,少量生薑,一同煎至五分,趁溫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