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卷之九·肺臟部·腎臟部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九·肺臟部·腎臟部 (2)

1. 發表

麥煎散,治小兒夾驚傷寒,吐逆壯熱,表裡不解,氣粗喘急,面赤自汗,或狂語驚叫,或不語無汗,及癮疹遍身赤癢,往來潮熱,時行麻痘疹子,餘毒未盡,渾身浮腫,痰涎咳嗽,或變急慢驚風,手足搐搦,眼目上視,及傷風頭疼,並治之。

滑石,地骨皮,赤芍藥,石膏,白茯苓,杏仁,知母,甘草,葶藶子(炒),人參(各半兩),麻黃(去節,一兩半)

上為末。每服一錢,麥子煎湯調下。如初生牙兒感冒風冷,鼻塞身熱,噴嚏多啼,每一字,用麥子煎湯調下。一方,去地骨皮、滑石,加羌活、川芎、薄荷煎湯調下。

小青龍湯,治傷寒表不解,惡寒體熱,水停心下,乾嘔發熱而嗽,或渴或利,小便不利,或噎,小腹滿喘。

麻黃(去節,微利者去麻黃、加蕘花如彈子大炒令赤色,若噎者去麻黃、加附子半錢炮,若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一兩,若喘者去麻黃、加杏仁去皮尖),赤芍藥,半夏(泡,若渴者、去半夏加栝蔞根),細辛,乾薑(炮),肉桂(去粗皮),甘草(各七錢半),五味子(半兩)

上銼散。每服三錢,水一盞,煎七分,去滓,加減服。

清肺飲,治肺受風邪客熱,嗽聲不斷,氣促喘悶,痰壅鼻塞,流涕失音。及解時行疹毒豆瘡,涎多咳嗽,咽痛煩渴。

柴胡(淨洗,二兩),人參(去蘆,半兩),杏仁(湯泡,去皮尖),桔梗(銼,炒),赤芍藥,荊芥,枳殼(去穰,麩炒微黃),桑白皮(銼,炒),北五味子,麻黃(去節,湯泡濾過,銼,焙),半夏(湯煮透,濾,仍銼,焙乾。各一兩),旋覆花(五錢),甘草(一兩半)

上銼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,姜二片,蔥一根,煎七分,無時溫服。或入薄荷同煎。

解表散,主傷風感冷,咳嗽痰喘,嘔吐瀉利,驚悸,有熱證在表裡,並宜可投。

麻黃(製法同上),杏仁(湯泡,去皮尖),赤茯苓(去皮。各一兩),川芎,防風(去蘆),枳殼(製法同上。各一兩半),甘草(半生半炙,七錢半)

上銼。每二錢,水一盞,姜二片,蔥白一莖,煎七分,溫服無時。有熱,入薄荷同煎。

和解湯,治小兒四時感冒寒邪,壯熱煩躁,鼻塞多涕,驚悸自汗,肢體疼痛。及瘡疹已發未發,皆可服。

羌活,防風,人參,川芎(各一兩),乾葛,升麻,甘草,芍藥(各半兩)

上銼散。每服三錢,薑棗煎服。加荊芥。無汗,加麻黃,咳嗽者,加杏仁、五味子、桔梗。

白話文:

麥煎散,可以用來治療小孩子因為受驚嚇或感染風寒而引起的疾病,像是會出現嘔吐、高燒、身體內外不舒服、呼吸急促粗重、臉色發紅、容易流汗,有時候會胡言亂語、驚恐尖叫,有時候卻又沉默不語、沒有汗,還可能全身起疹子,又紅又癢,時常發熱,反覆發作,或是流行性麻疹、痘疹等疾病,在餘毒還沒完全清除時,導致全身浮腫、咳嗽有痰、甚至變成急慢性的驚風,出現手腳抽搐、眼睛向上翻的情況,以及感冒引起的頭痛,這些狀況都可以用這個藥方治療。

藥方組成:滑石、地骨皮、赤芍藥、石膏、白茯苓、杏仁、知母、甘草、葶藶子(炒過)、人參(每種藥各用半兩)、麻黃(去除莖節,用一兩半)。

使用方法: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麥子煎煮的湯水調和後服用。如果剛出生的嬰兒因為受風寒而感冒,出現鼻塞、發燒、打噴嚏、哭鬧等症狀,每次用一字(少量)的藥粉,用麥子煎煮的湯水調和後服用。另外有一種配方,是去掉地骨皮、滑石,加入羌活、川芎、薄荷,用煎煮的湯水調和後服用。

小青龍湯,可以用來治療因為感染風寒,導致身體不適,怕冷發熱,體內有水液停滯在心口下方,出現乾嘔、發燒、咳嗽等症狀,或是感到口渴、腹瀉、小便不順暢、噎食、小腹脹滿、呼吸急促等情況。

藥方組成:麻黃(去除莖節,如果容易腹瀉的人,去掉麻黃,改用芫花,像彈珠大小炒到紅色;如果噎食,去掉麻黃,改用附子半錢炮製過;如果小便不順暢,加入茯苓一兩;如果喘氣,去掉麻黃,改用杏仁,去除外皮和尖端)、赤芍藥、半夏(浸泡過,如果口渴,去掉半夏,改用栝蔞根)、細辛、乾薑(炮製過)、肉桂(去除粗皮)、甘草(每種藥各用七錢半)、五味子(半兩)。

使用方法:將上述藥材切碎混合,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碗煎煮至七分,去除藥渣,然後根據情況加減藥量服用。

清肺飲,可以用來治療肺部受到風邪侵襲而發熱,導致咳嗽不止、呼吸急促、胸悶氣短、痰多鼻塞、流鼻涕、聲音沙啞,以及解除流行性疹毒、痘瘡等疾病,還能緩解口水多、咳嗽、喉嚨痛、口渴等症狀。

藥方組成:柴胡(洗淨,用二兩)、人參(去除蘆頭,用半兩)、杏仁(用開水泡過,去除外皮和尖端)、桔梗(切碎炒過)、赤芍藥、荊芥、枳殼(去除內瓤,用麩皮炒至微黃)、桑白皮(切碎炒過)、北五味子、麻黃(去除莖節,用開水泡過濾去雜質,切碎焙乾)、半夏(用水煮透,濾去雜質,再切碎焙乾。每種藥各用一兩)、旋覆花(五錢)、甘草(一兩半)。

使用方法:將上述藥材切碎混合,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一碗,加入生薑兩片、蔥一根,煎煮至七分,不拘時間溫服。也可以加入薄荷一同煎煮。

解表散,主要可以用來治療因為感染風寒而引起的感冒,出現咳嗽、痰多、喘氣、嘔吐、腹瀉、驚悸等症狀,以及身體內外有發熱的情況,都可以使用這個藥方。

藥方組成:麻黃(製法同上)、杏仁(用開水泡過,去除外皮和尖端)、赤茯苓(去除外皮。每種藥各用一兩)、川芎、防風(去除蘆頭)、枳殼(製法同上。每種藥各用一兩半)、甘草(一半生用,一半炙用,共七錢半)。

使用方法:將上述藥材切碎混合,每次服用二錢,用水一碗,加入生薑兩片、蔥白一根,煎煮至七分,溫服不拘時間。如果有發熱的情況,可以加入薄荷一同煎煮。

和解湯,可以用來治療小孩子一年四季因為感染寒邪而引起的感冒,出現高燒、煩躁不安、鼻塞流涕、驚悸、容易流汗、四肢疼痛等症狀,以及還沒發出來或已經發出來的瘡疹,都可以服用這個藥方。

藥方組成:羌活、防風、人參、川芎(每種藥各用一兩)、葛根、升麻、甘草、芍藥(每種藥各用半兩)。

使用方法:將上述藥材切碎混合,每次服用三錢,用生薑、紅棗煎煮的湯水服用。可以加入荊芥。如果沒有出汗,可以加入麻黃;如果咳嗽,可以加入杏仁、五味子、桔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