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八·脾臟部(下) (51)
集之八·脾臟部(下) (51)
1. 疳渴
又方,治疳渴不止。
井泉石(又名石甘遂),太陰玄精石,馬牙硝
上各等分為末,入生硫黃少許。每服半錢,以生米泔水調下。
《吉氏家傳》方
乾葛,胡黃連,甘草(炙),黑參,麥門冬(去心。各等分)
上件為末,每服一錢,水半盞,姜一片,煎四分服。
治小兒疳渴常服五疳不生方
干蝦蟆(二枚,長流水內刮去肚腸,以法酒三升,瓶內煮令爛,去骨,研如粉),黃連(淨四兩,別為末),硃砂(一錢半),麝香(一錢,研)
上先將蝦蟆膏與黃連末同研後,更與麝香、硃砂等研勻作丸如綠豆大。每服十丸,陳米飲下。如患疳,用黃蠟茶清下。如難丸,入些少酒、麵糊不妨。
治小兒一切疳熱渴方
蚧蝦蟆(大者,兩枚),蝸牛蟲(半升,用井水淘,洗淨為度,然後用新瓦罐子一具,入二物在內,用鹽泥固濟了,不得透風,更進火燒令通赤,候冷取出二物,不用罐子),大黃,黃連(各半兩),麝香(二錢半)
上為末,麵糊丸,如芥子大。每服三丸至五丸,米飲下。(莊氏第十六候用此方)
治小兒疳渴方
人參,乾葛,黃芩,柴胡,甘草(炮。各二錢半)
上為末。每服一錢,水一盞,煎五分,去滓候冷,分為五服,每吃藥時更點鉛白霜、寒水石共研一字服之,方治疳。(莊氏第二十候先用此止渴)
白話文:
[疳渴]
另一個方子,治療疳渴不止:
井泉石(又名石甘遂)、太陰玄精石、馬牙硝,以上藥材各取等量磨成粉末,加入少量生硫磺。每次服用半錢,用生米泔水調服。
《吉氏家傳》的方子:
乾葛、胡黃連、炙甘草、黑參、麥門冬(去心),以上藥材各取等量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加半盞水和一片生薑,煎煮至剩四分時服用。
治療小兒疳渴,常服能預防五疳的方子:
將兩隻乾蝦蟆(在流動的清水中刮去內臟,用酒三升浸泡,在瓶中煮爛,去骨,磨成粉末),黃連(淨選四兩,另外磨成粉末),硃砂(一錢半),麝香(一錢,磨成粉末)。
先將蝦蟆膏與黃連末一同研磨,然後加入麝香、硃砂等研磨均勻,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十丸,用陳米湯送服。如果患有疳病,則用黃蠟茶清送服。如果難以做成藥丸,可以加入少量酒和麵糊,沒有關係。
治療小兒一切疳熱渴的方子:
取大隻的蚧蝦蟆兩隻,蝸牛蟲半升,用井水淘洗乾淨。然後準備一個新的瓦罐,將兩種藥材放入罐中,用鹽泥封固,不透風。再用火燒至通紅,待冷卻後取出兩種藥材,不用瓦罐。另外準備大黃、黃連(各半兩)、麝香(二錢半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芥菜籽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三到五丸,用米湯送服。(莊氏第十六個病候用這個方子)
治療小兒疳渴的方子:
人參、乾葛、黃芩、柴胡、炮製過的甘草(各二錢半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一錢,加一盞水煎煮至剩五分,去除藥渣,待冷卻後分五次服用。每次吃藥時,再加入少量研磨過的鉛白霜和寒水石一起服用。這個方子是治療疳病的。(莊氏第二十個病候先用這個方子來止渴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