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八·脾臟部(下) (27)
集之八·脾臟部(下) (27)
1. 蛔疳
下蟲丸,治疳蛔諸蟲。
新白苦楝根皮(酒浸,焙),綠包貫眾,木香,桃仁(浸,去皮,焙),蕪荑(焙),雞心檳榔(各二錢),鶴蝨(炒,一錢),輕粉(五分),干蝦蟆(炙焦,三錢),使君子(五十,取肉,煨)
上為末,麵糊丸,麻子大。每服一二十丸,天明清肉汁下。內加當歸、川連各二錢五分。
白話文:
蛔疳
這個「下蟲丸」可以治療因為蛔蟲等寄生蟲引起的疳病。
藥方組成:
- 新鮮的白苦楝樹根皮,先用酒浸泡後烘乾。
- 綠色的貫眾。
- 木香。
- 桃仁,先浸泡後去皮烘乾。
- 蕪荑,烘乾。
- 雞心檳榔。
- 炒過的鶴蝨。
- 輕粉。
- 烤焦的乾蝦蟆。
- 使君子,取肉煨過。
每種藥材的份量分別是:白苦楝根皮、貫眾、木香、桃仁、蕪荑、雞心檳榔各二錢,鶴蝨一錢,輕粉五分,乾蝦蟆三錢,使君子五十個取肉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麵糊做成丸子,大小像麻子一樣。 每次服用一到二十丸,在早上用清淡的肉汁送服。如果加入當歸、黃連各二錢五分,效果更好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