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七·脾臟部(上) (27)

回本書目錄

集之七·脾臟部(上) (27)

1. 純血痢

〔張渙〕,聖效散,治血痢久不瘥。

赤石脂(燒赤),白龍骨,阿膠(炙。各一兩),訶梨勒皮,木香,乾薑(炮),黃連,甘草(炙。各半兩)

上件搗,羅為細末。每服半錢,煎粟米飲調下,食前。

〔張渙〕,必效丹,治血痢頻並。

川黃連(去須,二兩),大棗(半升),乾薑(一兩),白礬(半兩)

上件,用瓦器盛,鹽泥固濟,留一竅子,以木炭火燒,煙息為度,取出,搗羅為末,白麵糊和丸,黍米大。每服十粒,米飲下。量兒大小加減。

〔錢乙〕附方,治小兒熱痢下血。

黃柏(去皮,半兩),赤芍藥(四錢)

上同為細末,飯和丸,麻子大。每服一二十粒,食前米飲送下。大者,加丸數。

《吉氏家傳》治小兒血痢方

上用宣連為末,以雞子搜作餅子,炭火煆令通赤,便蓋著勿令泄氣,候冷,細研。空心米飲下半錢,大人一錢。以意加減服。

又方

上,只用熟水調下好鬱金末半錢。

《吉氏家傳》,地榆散,治小兒血痢,日久不瘥。

地榆(一分,炒),訶子(五個,炮、去皮),陳槐,黃連(各一錢,炒)

上為細末。每服半錢或一錢,陳米飲下。

白話文:

[純血痢]

〔張渙〕,聖效散,這個藥方可以治療血痢很久都沒好的情況。

藥材:赤石脂(燒到紅)、白龍骨、阿膠(烤過,各一兩)、訶梨勒皮、木香、乾薑(炮製過)、黃連、甘草(烤過,各半兩)。

做法:將以上藥材搗碎,過篩成細粉。每次服用半錢,用煮好的小米粥水調服,飯前服用。

〔張渙〕,必效丹,這個藥方可以治療頻繁發生的血痢。

藥材:川黃連(去除鬚根,二兩)、大棗(半升)、乾薑(一兩)、白礬(半兩)。

做法:將以上藥材放入瓦器中,用鹽泥封好,留一個小孔,用木炭火燒,直到沒有煙冒出為止,取出,搗碎過篩成粉末,用白麵糊和勻做成丸子,像黍米那麼大。每次服用十粒,用米湯送服。根據小孩的大小調整用量。

〔錢乙〕附方,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小兒因為發熱而引起的痢疾下血。

藥材:黃柏(去除外皮,半兩)、赤芍藥(四錢)。

做法:將以上藥材一起磨成細粉,用米飯和勻做成丸子,像麻子那麼大。每次服用一二十粒,飯前用米湯送服。年紀大的可以增加丸子的數量。

《吉氏家傳》治療小兒血痢的藥方

藥材:用宣黃連磨成粉末,用雞蛋清攪拌做成餅狀,在炭火上燒烤到通紅,立即蓋住不要讓空氣進入,等冷卻後,仔細研磨成粉末。空腹時用米湯送服半錢,大人服用一錢。可以根據情況增減用量。

另外一個藥方

藥材:只用溫開水調和鬱金粉末半錢服用。

《吉氏家傳》,地榆散,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小兒血痢,而且很久都沒好的情況。

藥材:地榆(一分,炒過)、訶子(五個,炮製過去皮)、陳槐、黃連(各一錢,炒過)。

做法: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半錢或一錢,用陳米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