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七·脾臟部(上) (15)
集之七·脾臟部(上) (15)
1. 傷食瀉
上銼散。每服三錢,水一盞,生薑三片,棗一枚,煎七分,去滓溫服。
保安丸,治小兒瀼瀉,傷食瀉。
香附子(淨),砂仁(各一兩),白姜(炮),青皮(去穰),陳皮(去白),三稜(炮),莪朮(炮),甘草(炙。各半兩)
上為末,麥櫱麵糊丸,綠豆大。每服三丸,白湯下,食前溫服。
杏霜丸,治小兒食積作瀉、並痢證。
杏仁(三兩,去皮尖,麩炒),巴豆(一兩,去殼油,炒焦,卻入杏仁、同炒),黃蠟(二兩,酒煮、綿濾),百草霜(炒、為末,二兩,用油六錢,炒勻)
上,將杏仁、巴豆研極細,卻入草霜令勻,熔蠟和丸,如綠豆大。赤痢,甘草湯,白痢,生薑湯,先進三四服,腹脹者,十餘服,效驗如神。
《醫局》開胃丸,治小兒腑臟怯弱,內受風冷,腹脅脹滿,腸鳴泄利,或青或白,乳食不化,又治臟冷夜啼,胎寒腹痛。
木香,蓬莪朮,白朮,人參(去蘆頭),當歸(銼,微炒。各半兩),麝香(細研),白芍藥(各一分)
上件,搗羅為末,都研令勻,湯浸炊餅、和丸如黍米大。每服十五丸,溫米飲下。新生兒腹痛夜啼,可服五丸,並乳食前服。
白話文:
傷食瀉
上銼散: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水,加三片生薑、一顆紅棗,一起煎煮至剩七分,濾掉藥渣後溫服。
保安丸:治療小兒水瀉,或因飲食不當造成的腹瀉。
香附子(處理乾淨)、砂仁(各一兩)、白薑(炮製過)、青皮(去除內膜)、陳皮(去除白色的部分)、三稜(炮製過)、莪朮(炮製過)、甘草(炙烤過,各半兩)。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麥芽麵糊做成丸子,大小如綠豆。每次服用三丸,用白開水送服,飯前溫服。
杏霜丸:治療小兒因食物積滯引起的腹瀉,以及痢疾。
杏仁(三兩,去皮尖,用麥麩炒過)、巴豆(一兩,去殼油,炒焦,再加入杏仁一起炒)、黃蠟(二兩,用酒煮過,用棉布過濾)、百草霜(炒過,磨成粉末,二兩,用六錢油炒勻)。 將杏仁、巴豆磨成極細的粉末,加入百草霜混合均勻,用熔化的黃蠟和成丸子,大小如綠豆。治療赤痢(膿血便),用甘草湯送服;治療白痢(白色稀便),用生薑湯送服。先服用三四次,腹脹者可服用十幾次,效果神奇。
《醫局》開胃丸:治療小兒臟腑虛弱,因受風寒而引起腹部脹滿,腸鳴腹瀉,大便青色或白色,消化不良,又治療因體內寒冷引起的夜啼,以及胎裡帶來的腹痛。
木香、蓬莪朮、白朮、人參(去除蘆頭)、當歸(切碎,稍微炒過,各半兩)、麝香(磨成細粉)、白芍藥(各一分)。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,混合均勻,用湯浸泡過的炊餅和成丸子,大小如黍米。每次服用十五丸,用溫熱的米湯送服。新生兒因腹痛夜啼,可服用五丸,都在吃奶或飯前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