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幼科証治準繩》~ 集之二·肝臟部 (6)

回本書目錄

集之二·肝臟部 (6)

1. 咽喉

小兒癍出欲透,皮膚身熱,咽喉不利。甘草桔梗升麻湯

甘草(半兩),桔梗(一兩),升麻(半兩)

上銼細。每服一大錢,水煎服。

甘露飲子,治心熱咽喉痛,口舌生瘡,並瘡疹已發未發。並可服之治熱上攻牙根腫痛動搖。

生地黃,熟地黃,天門冬(去心),麥門冬(去心),枇杷葉(去毛),枳殼(炒),黃芩(去心),石斛(去苗),甘草(炒),山茵陳

上各等分,為粗末。每服二錢,水一盞煎,食後溫服。牙齒腫痛,則含嗽並服。

(海藏云:甘露飲、為血劑)

地黃丸,治小兒痘疹口瘡、喉腫痛、牙疳臭爛。

天門冬,麥門冬,玄參(各三兩),甘草,薄荷(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生熟地黃汁和丸,櫻桃大。每服一丸,溫蜜水化服。

甘桔防風湯,痘疹後餘毒咽喉痛。

桔梗,甘草,防風(各等分)

上銼散。每服三錢,水一盞,煎至六分,空肚溫服。忌酒姜椒熱物。

玄參升麻湯,治痘疹後餘毒咽喉腫痛。

升麻,玄參,甘草(各半錢)

上銼散。水一盞,煎六分,並渣溫服。癍疹熱甚,涼服。

射干鼠黏子湯,治痘疹後癰疽瘡毒。

鼠黏子(二錢),升麻,甘草,射干(各五分)

上銼散。水一盞,煎六分,空肚服。忌魚腥蔥蒜。

玉鎮匙,點咽骨腫痛或垂下,及喉舌強硬等證。

硼砂(一錢),朴硝(五分),殭蠶(一條),片腦(半分)

上,為極細末。咽喉腫痛,每用少許,以竹管吹之。

加減射干鼠黏湯,治痘證熱毒上衝,咽喉腫痛。

射干,山豆根,白殭蠶(各一錢一分),鼠黏子,紫草茸,紫菀(各一錢二分),桔梗,石膏,訶子,木通(各一錢),升麻,蟬蛻(各八分),甘草(五分)

上,銼為粗散。每服四五錢,水煎,食遠服。

利咽解毒湯,治痘咽喉痛,首尾皆可用。

山豆根,麥門冬(各一錢),牛蒡子(炒),玄參,桔梗(各七分),甘草(二分),防風(五分),綠豆(四十九粒)

上,水煎服。

三黃熟艾湯,痘後咽塞喉痹。

黃連,黃芩,黃柏,艾葉

各等分,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[咽喉]

甘草桔梗升麻湯

用於小兒疹子快要透出時,皮膚發熱,咽喉不舒服。 藥材:甘草(半兩),桔梗(一兩),升麻(半兩)。 做法:將藥材切碎。每次用一錢,用水煎服。

甘露飲子

治療心火旺盛引起的咽喉疼痛、口舌生瘡,以及已經發出或還沒發出的疹子。也可以用來治療火氣上衝導致的牙根腫痛、牙齒鬆動。 藥材:生地黃、熟地黃、天門冬(去心)、麥門冬(去心)、枇杷葉(去毛)、枳殼(炒)、黃芩(去心)、石斛(去苗)、甘草(炒)、山茵陳,各等份。 做法:將藥材磨成粗末。每次用二錢,加水一碗煎煮,飯後溫服。如果牙齒腫痛,可以含漱後再服用。 (海藏說:甘露飲是補血的藥方)

地黃丸

治療小兒出痘疹時引起的口瘡、喉嚨腫痛、牙齦潰爛。 藥材:天門冬、麥門冬、玄參(各三兩),甘草、薄荷(各一兩)。 做法:將藥材磨成細末,用生地黃和熟地黃的汁液調和成丸,大小如櫻桃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溫熱的蜂蜜水化開服用。

甘桔防風湯

用於痘疹痊癒後,殘留毒素導致的咽喉疼痛。 藥材:桔梗、甘草、防風(各等份)。 做法:將藥材切碎混合。每次用三錢,加水一碗煎至六分,空腹溫服。忌飲酒、吃生薑、辣椒等熱性食物。

玄參升麻湯

治療痘疹痊癒後,殘留毒素導致的咽喉腫痛。 藥材:升麻、玄參、甘草(各半錢)。 做法:將藥材切碎混合。加水一碗煎至六分,藥渣和藥液一起溫服。如果疹子發熱很嚴重,可以放涼服用。

射干鼠黏子湯

治療痘疹痊癒後,引起的癰疽瘡毒。 藥材:鼠黏子(二錢),升麻、甘草、射干(各五分)。 做法:將藥材切碎混合。加水一碗煎至六分,空腹服用。忌吃魚腥、蔥、蒜。

玉鎮匙

用於塗抹咽喉部位腫痛或下垂,以及喉嚨和舌頭僵硬等症狀。 藥材:硼砂(一錢),朴硝(五分),殭蠶(一條),冰片(半分)。 做法:將藥材磨成極細的粉末。如果咽喉腫痛,每次用少量,用竹管吹入。

加減射干鼠黏湯

治療痘疹發熱毒氣上衝,導致的咽喉腫痛。 藥材:射干、山豆根、白殭蠶(各一錢一分),鼠黏子、紫草茸、紫菀(各一錢二分),桔梗、石膏、訶子、木通(各一錢),升麻、蟬蛻(各八分),甘草(五分)。 做法:將藥材切成粗散。每次用四五錢,用水煎服,在飯後較遠時間服用。

利咽解毒湯

治療痘疹引起的咽喉疼痛,無論初期或末期都可使用。 藥材:山豆根、麥門冬(各一錢),牛蒡子(炒)、玄參、桔梗(各七分),甘草(二分),防風(五分),綠豆(四十九粒)。 做法:用水煎服。

三黃熟艾湯

用於痘疹後期,咽喉阻塞或喉嚨麻痺。 藥材: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艾葉,各等份。 做法:用水煎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