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丹台玉案》~ (10)
(10)
1. 丹毒門
丹毒火症也。得於胎熱。其母受胎之後,不忌胡椒、薑、蒜,煎熬炙爆,酒面之類,或感風熱,或不節房事,皆能助火。火邪內攻,胎受其毒,而傳氣於兒。故小兒出胎之後,多有是症。近則五六日,或十日,或半月,遠則彌月之後,或兩三月。其症形不同,或頦下如櫻桃突出,色赤而光,謂之赤瘤。
或遍身紅點如灑珠,謂之丹疹。或遍身紅腫,熱氣如蒸,謂之火丹。或小腹、上陰囊等處,忽然紅腫如霞,流行不定,謂之赤游丹。病名非一,總為丹毒。丹毒入腹,腹脹不飲乳者死。必於未入腹之時,急服退毒涼劑,外用小刀輕輕刺出惡血,猶有可生。其入腹者,無如一瀉。
間有瀉而得生者,乃千百中之一也。諸丹毒,惟赤游丹為至危。善保嬰者,若見小兒多啼、多哭、多乳,則遍視其身上,一有紅色即急治之。苟看視不周,丹毒在身,而母猶未覺,及至覺時,已入腹矣。救之奚及。丹毒惟絲瘤不治。因久服熱藥迫熱在胎,非藥所能解也。 【立方】 解毒湯 治小兒一切腫硬、赤。
諸般丹毒。初起即服立愈。 黃芩、橫柏、黃連(各一錢)、甘草、連翹、天花粉、皂角刺(各五分)、竹葉十片。不拘時呷之。 化毒飲 治火丹遍身紅腫。 赤芍、當歸、甘草、大黃(各八分)水煎不拘時服。 防犀飲 治丹疹遍身。如灑珠者。 防己(三錢)、朴硝、犀角、黃芩、黃、升麻(各八分)、淡竹葉十五片。
煎服。 消毒飲 治五種丹毒。 鬱金、天花粉、乾葛(各一錢二分)、甘草、赤芍(各八分)、燈心二十莖。不拘時服。 慰毒散 多年胞衣化開。同金汁塗之。神效。 又方 綿羊腦子。同朴硝研貼患處。並治赤瘤神效。 十種丹毒。三日不治。毒入腸胃。則不可救。治法錄後。
一從頭項起。腫用蔥白研汁塗之。 二從頭上起紅腫痛。用赤小豆末。雞子清調搽。三從面起紅腫。用竈心土。雞子清調搽。 四從背起赤點。用桑白皮為末。羊脂調搽。 五從兩臂起赤腫黃色。用柳葉燒灰水調塗。 六從兩脅起虛腫。用生鐵屑和豬糞調搽。 七從臍上起黃腫。
用檳榔末。米醋調搽。 八從兩腳起赤腫。用乳香末。羊脂調搽。 九從兩腳有赤白點。用豬槽下土。麻油調塗。 十從陰上起黃腫。用屋漏處土。羊脂調搽。
白話文:
這段文字談的是丹毒,一種火熱病症。這種疾病源自胎兒時期,母親在懷孕期間如果食用了辛辣的食物,像是胡椒、薑、蒜,或是烈性酒類,或是過度的性生活,都有可能助長體內的火氣。當火氣在體內肆虐,胎兒便會受到影響,傳承了這種毒素,因此在孩子出生後,可能就會出現此種病症。這種病症可能在孩子出生後幾天、十天、半個月,甚至數月後才會顯現。
病症表現多樣,可能在頜下出現如櫻桃般的紅色突起,表面光滑,稱為赤瘤;或者全身布滿紅色的小點,像灑落的珠子,被稱為丹疹;亦或是全身紅腫,彷彿被蒸騰的熱氣包圍,這是火丹;或者是在小腹、陰囊等部位突然紅腫,如朝霞般,且位置不定,被稱為赤遊丹。雖然這些病症名稱不同,但都歸類於丹毒。
如果丹毒侵入腹部,導致腹部脹大,孩子拒絕哺乳,這將會致命。因此,在丹毒進入腹部之前,必須立即服用清熱解毒的藥物,並且使用小刀輕輕地劃開患處,讓血液排出,這樣或許還有機會挽救。一旦丹毒進入腹部,除了嘔吐之外,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治療。偶爾有通過嘔吐而獲救的案例,但這種情況非常罕見。
在各種丹毒中,赤遊丹是最危險的一種。對孩子照顧得當的父母,若發現孩子經常哭泣、頻繁哺乳,應立即檢查孩子的身體,一旦發現紅色的症狀,就應立即治療。如果疏忽檢查,當丹毒已經深入腹部,即使母親發現了,也已經來不及救治。丹毒中只有絲瘤無法治療,因為這是長期服用熱性藥物導致熱氣滯留在胎兒體內,不是藥物能夠解決的問題。
對於丹毒的治療,文中提供了多種藥方,例如解毒湯、化毒飲、防犀飲、消毒飲以及慰毒散等,主要成分包括黃芩、黃連、甘草、赤芍、當歸等中藥材,以及一些特殊的配方,像是綿羊腦子與朴硝的組合,或是多年胞衣與金汁的混合物。
此外,文中還詳細列出了十種丹毒的不同症狀以及對應的治療方式,包括頭部、面部、背部、手臂、腰部、腹部、腳部以及生殖器等部位的丹毒處理方法。這些方法涉及了多種草藥的使用,例如桑白皮、柳葉、檳榔、乳香、豬糞等,以及一些常見的食材,像是雞蛋清、米醋、羊脂等。對於每種症狀,都提供了相應的藥材配方以及使用方法,以便患者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進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