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文煥

《太素脈訣秘書》~ 太素提綱總論

回本書目錄

太素提綱總論

1. 太素提綱總論

天地一太極也,人身一天地也。五行之在天,自天一生水,水生木,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復生水。五行順布,三陰三陽所在為根也。至如太玄,木火土金水,以木在上,水在下,所謂相生之無窮。表河圖之數,堯典所謂水火金木土谷五行相剋者,明洛書之數也。河圖以相生而成,洛書以相剋而成,人身亦然。

人稟天地之氣以生,故五行之氣,隱相五藏,見相六脈,自腎水生肝木,肝木生心君火,心君火生三焦相火,相火生脾土,脾土生肺金,肺金復生腎水,以相生而成者也。且如水生木,是水為母,木生火,是木受竊氣母乃力爭。火又生土,是火為母,土為子,土見火被水克故怒而剋水,所謂母見傷子來相救。

相生相剋展轉無窮,此人身之太極也。故善觀脈者,切造化之功,體陰陽之正,察一動之微,窮萬化之機。是以脈分六部,應變無窮,醫家七表、八里、九道、十怪等脈,詳考其論,深切著明,其立數十萬言,⿰月截⿰月截悉其備,罔有二遺,然究其所用,立為得失,卒未有盡其要也。

而得之於大始大言之外者,而不知在天地之間眾人之五行在人身者,一人之五行眾人者,其氣散一人者,其氣專,氣散者,難以明氣專者,易以見古之君子於脈而有德焉。故於陽氣未盛,陰氣未散,進食未進,榮衛調和之時,一舉指間而知其平生為何。如人當受何福,富貴、貧賤、壽夭、正邪,若辨黑白,其一二有父母妻子所不能知,自心所不能臆,無不明徹,此無他上於理而已。其太素脈者,以心為命宮,心君也,一身之主也。

以小腸為遷移,蓋志者,心之所之也。稟令而行,吉凶晦吝所由生也。以膽為福德,膽得肝之氣受心而用也。以肝為官,祿肝者,得水之生,為心之母,得天之者,源也。以肺為父母,蓋肺為月孛父母之象,初氣所出也。大腸為妻子,蓋大腸為計都,得肺之象,配乎初氣也。

胃為才帛,蓋為脾之餘氣也。脾為田宅,所以滋養萬物者也。三焦為僕馬,相火受命於心者也。以此推之,無不洞徹,謹論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的大意如下:

天地本質上是一個太極,人體就相當於一個縮小版的天地。在自然界中,五行(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)的運行規律,始於水,水生木,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又再生水,如此循環不息。五行順序排列,三陰三陽的分佈,都是根基所在。像太玄中描述的,木火土金水,木在上,水在下,象徵生生不息的循環。這些理論反映在河圖和洛書的數學概念中,其中水火金木土谷五行相互剋制,這是根據洛書的數學原則。河圖以五行相生為基礎,洛書則以相剋為原則,人體的運作也是這樣。

人體吸收天地之氣而生存,因此五行之氣,內藏於五臟之中,外顯於六脈之上。從腎水開始,腎水生肝木,肝木生心火,心火生三焦相火,相火生脾土,脾土生肺金,肺金再回生腎水,形成相生的循環。例如,水生木,水就是母親,木生火,木就是兒子,但是木會偷取母親的力量,母親就會反抗。火再生成土,火就是母親,土就是兒子,但土遇火會被水剋制,所以土會反擊水,這就是「母見傷子來相救」的概念。

相生相剋的循環無窮無盡,這就是人體的太極原理。對於擅長診脈的人來說,他們能掌握生命的創造之力,理解陰陽平衡的真理,觀察最細微的脈動變化,洞察萬物的運作機制。脈象可以分為六部,變化無窮,醫學上還有七表、八里、九道、十怪等脈象,詳細研究這些理論,可以深入理解其意義,然而,要完全掌握並運用這些知識,卻並不容易。

真正領悟生命奧祕的人,不會停留在表面的知識上,而是深入探究天地之間的五行運作,以及它們如何影響人體。一個人的五行之氣如果分散,就難以看清;如果集中在一人身上,就容易察覺。古時候的賢者對脈象有深刻的理解,他們能在陽氣未旺、陰氣未散、進食後、身體調和的狀態下,通過一次脈診就能瞭解一個人的過去和未來,包括福祿、貧富、壽命、正邪等,就像辨別黑與白一樣清楚。這些東西,不是父母妻兒所能知道的,也不是自己所能預測的,但他們都能明確地洞察,這一切只是因為他們掌握了道理而已。

在太素脈學中,心臟被視為命宮,是心君,是全身的主宰。小腸被認為是遷移宮,因為心的意志會通過小腸表現出來,這是吉凶禍福的來源。膽被視為福德宮,因為膽得到肝臟之氣,受心臟支配。肝臟被認為是官祿宮,因為肝臟得到水的生長,是心臟的母親,也是生命的源泉。肺臟被視為父母宮,因為肺臟代表月亮和父母的形象,是初氣的來源。大腸被認為是妻子宮,因為大腸得到肺臟的形象,與初氣相配。胃被視為財帛宮,因為它是脾臟剩餘之氣。脾臟被視為田宅宮,負責滋養萬物。三焦被視為僕馬宮,相火受心臟命令。由此推廣,無不洞徹,謹慎地討論這些理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