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傅青主女科》~ 下卷 (14)
下卷 (14)
1. 正產腸下六十六
產婦腸下,亦危症也,人以為兒門不關之故,誰知是氣虛下陷,而不能收乎,
夫氣虛下陷,自宜用升提之藥,以提其氣,然新產之婦,恐有瘀血在腹,一旦提氣,
並瘀血升騰於上,則沖心之患,又恐變出非常,是氣又不可竟提也,氣既不可竟提,
而氣又下陷,將用何法以治之哉,蓋氣之下陷者,因氣之虛也,但補其氣,
則氣旺而腸自升舉矣,惟是補氣之藥少,則氣力薄,而難以上升,必須以多為貴,
則陽旺力強,斷不能降而不升矣,方用補氣升腸飲。
生產有子未下,腸先下者,名盤腸生,勿遽服此方,急取一淨盆,用開水洗熱,
將腸置於盆內,靜侍,勿懼,子下後,腸即徐徐收回,若時久,盆與腸俱冷,
不能速收,急用開水一盆待溫,以入得手為度,將溫水傾於置腸盆內,腸熱氣充,
即可收起矣,若子先下,急服此方,少遲,恐氣脫不救。
前後二方極效,不必加減。
人參(一兩土蘆),生黃耆(一兩),當歸(一兩酒洗),白朮(五錢土炒),
川芎(三錢酒洗),升麻(一分)。
水煎,服一劑而腸升矣,此方純於補氣,全不去升腸,即如用升麻一分,
亦不過引氣而升耳,蓋升麻之為用,少則氣升,多則血升也,不可不知,
又方用萆麻仁四十九粒,搗塗頂心以提之,腸升即刻洗去,時久則恐吐血,
此亦升腸之一法也。
白話文:
產婦發生腸脫垂的情況,這確實是一個危險的病症,許多人認為這是因為生產後子宮口未能及時閉合所致,然而實際上,這是由於氣虛導致的下陷,使身體無法自行收縮。
氣虛下陷的情況,理應使用提升氣機的藥物來提振氣力,然而對於剛生產完的婦女來說,她們可能還有瘀血殘留在腹部,如果立刻提振氣力,
可能會使瘀血也跟著上升,這樣會造成衝擊心臟的風險,甚至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,因此氣力不能隨意提振。既然氣力不能隨意提振,
但氣力又出現下陷的問題,那該如何治療呢?氣力之所以下陷,主要是因為氣虛。只要補充氣力,
氣力充足後,腸道自然就會提升。然而補氣的藥物用量不足,氣力就難以有效上升,所以必須大量使用,
才能讓陽氣旺盛,力量強大,確保氣力不會下降,反而能上升。因此,我們使用「補氣升腸飲」這個藥方。
若是生產過程中胎兒尚未娩出,腸道卻先脫垂,這種情況稱為盤腸生,不要立刻服用此方,應迅速準備一個乾淨的盆子,用熱開水清洗,
然後將腸道放置在盆子內,保持鎮定,不要驚慌,等到胎兒出生後,腸道就會慢慢收回。如果時間過長,盆子和腸道都變冷,
腸道無法迅速回縮,這時要趕緊再準備一盆溫開水,溫度適中,以手能忍受為度,將溫水倒入放腸道的盆子裡,腸道受到熱氣的溫暖,
就可以順利收回了。如果胎兒已經娩出,就要馬上服用此方,稍微遲疑,可能就會氣脫,到時就無法治療了。
以下為藥方內容:人參(30克,土蘆),生黃耆(30克),當歸(30克,酒洗),白朮(15克,土炒),
川芎(9克,酒洗),升麻(3克)。用水煎煮,服用一劑後,腸道就能恢復正常位置。此方主要在補充氣力,完全不涉及直接提升腸道,即使使用升麻3克,
也只是為了引導氣力上升,因為升麻的作用,少量使用可提升氣力,大量使用則可提升血液,這一點不可不知。
另一個方法是使用四十九粒萆麻仁,搗碎後塗抹在頭頂,可以立即提升腸道,腸道回位後應立即清洗掉,否則時間過長可能會導致吐血,
這也是提升腸道的一種方法。以上兩個藥方效果顯著,不需要做任何調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