傅山

《傅青主女科》~ 下卷 (11)

回本書目錄

下卷 (11)

1. 氣逆難產五十九

婦人有生產數日,而胎不下者,服催生之藥,皆不見效,人以為交骨之難開也,

誰知是氣逆不行而然乎,夫交骨不開,固是難產,然兒頭到產門而不能下者,

方是交骨不開之故,自當用開骨之劑,若兒頭尚未到產門,乃氣逆不行,

兒身難轉耳,非交骨不開之故也,若開其交骨,則兒門大開,兒頭未轉而向下,

必致變症非常,是兒門萬萬不可輕開也,大凡生產之時,切忌坐草太早,

若兒未轉頭,原難驟生,乃早於坐草,產婦見兒許久不下,未免心懷恐懼,

恐則神怯,怯則氣下而不能升,氣既不升,則上焦閉塞而氣乃逆矣,上氣既逆,

而上焦必脹滿而氣益難行,氣沮滯於上下之間,不利氣而徒催生,則氣愈逆,

而胎愈閉矣,治法但利其氣,兒自轉身而下矣,方用舒氣散。

凡臨產三日前,必先腹痛一小次,名曰試痛,此時萬勿坐草臨盆,

但將包兒諸物預備現成,不可早叫穩婆來,過三日後,腹若大痛,方叫穩婆來,

不可令產婦見面,暫讓別室靜待,不可高言,蓋穩婆名曰收生,使其兩手接收,

不欲兒隨地受傷,非穩婆別有妙法也,若穩婆來之,即令產婦見面,彼必胡言亂語,

用力太早,必致難產,百變叢生,戒之慎之。

人參(一兩),當歸(一兩酒洗),川芎(五錢),白芍(五錢酒炒),

柴蘇梗(三錢),牛膝(三錢),陳皮(一錢),柴胡(八分)

蔥白七寸,水煎,服一劑而逆氣轉,兒即下矣,此方利氣而實補氣,

蓋氣逆由於氣虛,氣虛易於恐懼,補其氣而恐懼自定,恐懼定而氣逆者,

將莫知其何以定也,何必開交骨之多事乎哉。

白話文:

有位女性在分娩數日,胎兒卻無法順利娩出,使用了催產的藥物,卻都沒有任何效果,大家都以為是因為骨盆關節難以開啟所致,

但事實上,真正的原因是氣逆,也就是氣血運行不暢。如果骨盆關節真的沒有打開,而嬰兒的頭部已經抵達產道口,那確實是骨盆關節未開的問題,這時候應該使用能幫助開骨的藥物。然而,如果嬰兒的頭部還未抵達產道口,那問題就不是骨盆關節未開,而是氣逆導致的胎兒難以轉動。如果在這種情況下硬要開骨,會使得產道開得過大,而胎兒的頭部尚未轉向下方,極有可能會造成嚴重的併發症。所以,除非必要,千萬不要輕易開骨。一般來說,分娩的時候,最忌諱的就是太早開始分娩的動作。

如果胎兒的頭部尚未轉向下方,想要馬上生下孩子是非常困難的。然而,產婦往往因為過早開始分娩的動作,看到孩子久久未能出生,不免會產生恐懼的心理。恐懼會使人精神怯懦,而精神怯懦又會導致氣血下行,無法上升,這樣氣血就無法順暢運行,進而導致氣逆。一旦氣逆,上焦就會閉塞,氣血運行更加困難。如果在此時只是一味的催產,氣逆的情況會更加嚴重,胎兒也會更難娩出。因此,治療的關鍵在於調理氣血,讓氣血運行順暢,胎兒自然就能順利轉身並娩出。這時可以使用舒氣散。

通常在分娩前三天,產婦一定會有一小陣子的腹痛,我們稱之為「試痛」。在這個時候,千萬不要急著開始分娩的動作,只需提前準備好所有分娩需要用到的物品,但不需要過早請接生婆來。等到三天後,如果腹痛加劇,這時候才請接生婆來,而且千萬不要讓產婦和接生婆見面,讓產婦在另一個房間安靜等待,並且保持安靜,避免大聲喧嘩。接生婆的名字叫做「收生」,意思就是雙手接住新生兒,防止新生兒落地受傷,並不是接生婆有什麼特殊的技巧。

所需藥材為:人參(一兩),當歸(一兩,用酒洗過),川芎(五錢),白芍(五錢,用酒炒過),柴蘇梗(三錢),牛膝(三錢),陳皮(一錢),柴胡(八分),蔥白七寸。用水煎煮後服用,一劑下去,氣逆的情況就會得到改善,胎兒也會順利娩出。這個處方既能調理氣血,又能補充氣血。氣逆往往是因為氣血不足所導致的,而氣血不足容易讓人感到恐懼。只要補足氣血,恐懼自然就會消失,氣逆的情況也會跟著消失。為什麼還要多此一舉去開骨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