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集宜》~ 卷之十 (7)
卷之十 (7)
1. 治疥癬法
凡疥乃脾經濕熱,癬乃肺經風毒,遍身癢痛,浸淫潰爛,其狀不一,皆有細蟲,多能染人,當除濕熱,消風毒可也。
一、疥瘡癢痛作寒作熱者,宜用 升麻和氣飲 當歸飲子 搽疥瘡藥。
一、癬瘡癢燥宜用 消風散 烏蛇肉 摩風膏 防風通聖散
白話文:
治疥癬法
疥瘡是脾經濕熱引起的,癬則是肺經風毒引起的。全身奇癢疼痛,皮膚浸潤潰爛,症狀各不相同,但都伴有細小蟲子,而且容易傳染。治療方法就是要去除濕熱,消除風毒。
-
疥瘡又癢又痛,時冷時熱的,可以用升麻和氣飲、當歸飲子,並外用搽疥瘡的藥物。
-
癬瘡癢而且乾燥的,可以用消風散、烏蛇肉、摩風膏、防風通聖散。
2. 治時毒法
凡時毒頭面紅腫,先用通氣散搐鼻中,取嚏十餘以泄熱毒。若不嚏者不治。
一時毒表症者宜用 解毒升麻湯 荊防敗毒散。
一氣實之人宜用 化毒丹 ○大便不利者宜用大黃湯。
一經三四日 不解毒不可下,猶宜和解宜用
犀角散 連翹飲 鼠黏子散
白話文:
治時毒法:
凡是時毒導致頭面紅腫的,先用通氣散塞入鼻中,引發打噴嚏十多次以排出熱毒。如果不能打噴嚏,就不要用此法。
如果時毒僅在表層,應該使用解毒升麻湯或荊防敗毒散。
如果體內氣血壅盛,應該使用化毒丹;如果大便不通暢,應該使用大黃湯。
如果服藥三四天了,毒素仍未排出,不可使用瀉下藥物,仍應使用和解的藥方,例如犀角散、連翹飲或鼠黏子散。
3. 治臁瘡法
夫臁瘡者,生於臁骨之上,足三里之傍,陰交之側,故以為名。皆由風濕之毒流注於此,瘡腫潰爛,疼痛臭穢,行動艱難。蓋由骨上肉少,皮薄以致難愈。至有多年,瘡口潰爛,內必生蟲,骨蛀成孔,深為可畏。治當先以殺蟲散血,然後可生肌。須舉足端坐,勿多行走。敷貼藥解,必得痊矣。
白話文:
臁瘡長在小腿脛骨上方,足三里穴附近,陰交穴旁,因此得名。都是因為風濕毒邪侵犯此處,導致瘡瘍腫脹潰爛,疼痛難忍,又臭又髒,行動困難。因為此處骨頭上肉少,皮膚薄,所以不易癒合。有的臁瘡多年不愈,瘡口潰爛,裡面必然生蟲,骨頭被蛀蝕出洞,非常可怕。治療應該先用殺蟲止血的藥物,然後才能促進肌肉再生。治療期間,要抬高患腿端坐,不要多走動。敷貼藥物後,一定會痊癒。
4. 治楊梅瘡法
凡楊梅瘡者,因形而名也。起自濕熱風毒之氣,感之最深,發瘡甚惡。若治之得法,月餘而痊。一不得法,經以歲年。切忌用輕粉之藥,恐傷筋骨。
楊梅瘡初起,人盛氣實者,先宜下其熱毒,用 防風通聖散。
一楊梅瘡初起,憎寒壯熱,身體疼痛者,宜汗之,用搜風追毒散 即烏藥順氣散加 乳香 沒藥 麻黃 川烏 草烏。
一日久不愈者,宜用萆薢湯 熏藥 搽藥。
白話文:
治療梅毒的方法
梅毒,因其瘡瘍形狀像楊梅而得名。它是由濕熱風毒引發,感染後症狀嚴重,瘡瘍非常惡劣。如果治療得當,一個多月就能痊癒;如果治療方法不對,則可能拖延數年。絕對不能使用輕粉類藥物,以免傷及筋骨。
梅毒初期,如果患者正氣旺盛、體質偏實,應該先清除體內的熱毒,可以使用防風通聖散。
梅毒初期,如果患者畏寒發熱、渾身疼痛,應該讓患者出汗,可以使用搜風追毒散(即烏藥順氣散加入乳香、沒藥、麻黃、川烏、草烏)。
如果病情久治不愈,則應該使用萆薢湯,並配合熏藥、擦藥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