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毅

《醫方集宜》~ 卷之九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九 (1)

1. 四聖丹

治痘出三五日內,有紫黑大於痘者,名疔痘。

珍珠(三五粒) 豌豆(四十丸粒火煅) 頭髮(燒灰)

為末,用胭脂調膏點。

○貫膿日期證治方

內托散 木香散 豆蔻丸 保元湯 並見前門

白話文:

四聖丹

治療痘瘡發病三到五天內,出現紫黑色且比一般痘疹大的痘子,稱為疔痘。

方劑組成:珍珠(三到五粒)、豌豆(四十粒,用火煅燒)、頭髮(燒成灰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胭脂調成膏狀,點敷於患處。

關於膿液排出日期及治療方法,請參考之前記載的內托散、木香散、豆蔻丸、保元湯等方劑。

2. 加味保元湯

治痘八九日略有清漿不大起者

人參 黃耆 甘草 官桂 白朮 當歸 木香 ○小便黃少加 茯苓 木通

上用水一鍾煎,臨服時入人乳、好酒同服。

白話文:

加味保元湯

治療痘瘡發病八九天,痘疹表面略有清漿滲出,但隆起不顯著的情況。藥方組成:人參、黃耆、甘草、桂枝、白朮、當歸、木香。如果小便顏色黃赤且尿量少,則需加入茯苓、木通。

煎藥方法:以上藥材用水一鍾煎煮,服用前加入人乳和好酒一起服用。

3. 十全散

治表裡虛痘色灰白不起寒戰等證

人參、黃耆、甘草、茯苓、當歸、芍藥、川芎、白朮、官桂、生地黃

每用水一鍾,棗子一枚,姜一片,煎五分服。

白話文:

十全散

治療外在與內在虛弱,痘疹顏色灰白,沒有寒戰等症狀。

藥材包含人參、黃耆、甘草、茯苓、當歸、芍藥、川芎、白朮、桂枝、生地黃。

每次用一杯水,加紅棗一個、薑片一片,煎煮至五分之一服用。

4. 內托散

方見前;治痘陷無膿,服藥起又陷,加味用。

白話文:

內托散:此方劑先前已記載;治療痘瘡陷下去沒有膿,服藥後痘疹又陷下去的情況,可加味使用。

5. 外護蟾花散

治痘六七日至十日間表虛作癢抓破出血

蟬蛻、官桂、白芷、防風、黃耆、人參、甘草、木香

每用水一鍾,煎五分,不拘時服。

白話文:

治痘瘡發病六七天到十天左右,出現表虛、皮膚瘙癢,抓破後出血的症狀。

方劑使用蟬蛻、官桂、白芷、防風、黃耆、人參、甘草、木香等藥材。

用一杯水煎煮藥材,煎成五分之一杯的藥液,不限時間服用。

6. 敗草散

治痘八九日作癢,遍身抓破,膿血淋漓,不能坐臥

用蓋屋多年爛草,或牆頭者曬乾或焙乾為末搽;如遍身皆破者,將藥末鋪於席上令兒坐臥。此草蓋因年積日久,經霜雪雨露,感天地陰陽之氣,善解痘瘡之毒也,故用之。

白話文:

敗草散

治療痘瘡發病八九天,開始發癢,全身抓破,膿血直流,無法坐臥。

用多年屋頂上的爛草,或牆頭上的老草曬乾或烘乾磨成粉末,塗抹患處;如果全身都抓破了,就將藥末鋪在席子上讓病人坐臥。這種草因為多年累積,經歷風霜雨露,吸收天地陰陽之氣,善於解痘瘡的毒,所以能用來治療。

7. 參苓木香散

治痘出長時泄瀉煩渴

人參、茯苓、木香、甘草、白朮、芍藥(炒)

上為末,沸湯調下,水煎服亦可。

白話文:

參苓木香散

治療痘瘡發出時伴隨腹瀉、煩躁口渴的方劑。

藥材包含人參、茯苓、木香、甘草、白朮、炒過的芍藥。

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滾燙的開水調服,也可以水煎服。

8. 獨聖散

用蟬蛻不拘多少,去翅足,為末,沸湯調下。

白話文:

獨聖散:用蟬蛻,數量不限,去掉翅膀和腳,磨成粉末,用沸水送服。

9. 一七金

治痘四五日不起色,紫服此即起

穿山甲(炒黃一錢) 紅曲(二分)

上為末,用蔥煎湯,同好酒調下

○收黶日期證治方

白話文:

治療痘瘡發病四五天後仍不見好轉,顏色發紫的情況,服用此方就能見效:

將炒黃的穿山甲一錢、紅曲二分研磨成粉末,用蔥煎的湯水和適量好酒調服。

10. 祛穢散

治痘初黶時觸穢作癢

用乳香燒煙燻之

白話文:

祛穢散:治療痘瘡初期,因接觸污穢之物而發癢時,可用乳香燃燒熏煙。

11. 保元湯

方見前;治見下。

白話文:

保元湯:方子前面已列出;療效詳見下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