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集宜》~ 卷之八 (1)
卷之八 (1)
1. 木香化滯丸
治小兒痢疾初作,不問赤白皆可服
木香(一錢) 青皮(四錢) 巴豆(十五粒,去油作霜)
為末,水丸如綠豆大,量大小,用赤者甘草湯下,白者薑湯下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「木香化滯丸」是用來治療小兒剛開始發生的痢疾,無論是拉血便還是拉白便都可以服用。
藥材成分包含:木香(一錢)、青皮(四錢)、巴豆(十五粒,去除油脂後製成霜狀)。
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用水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服用劑量要依照小孩的年紀大小調整。如果是拉血便,用甘草湯送服;如果是拉白便,用薑湯送服。
2. 豆蔻香連丸
即木香丸治赤白痢
黃連(三兩,同茱萸炒紫,去茱萸不用) 木香(一兩) 肉豆蔻(麵包炮一兩)
為末,用粟米糊丸如綠豆大,每服十五丸,空心米湯送下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「豆蔻香連丸」,實際上就是木香丸,是用來治療紅痢和白痢的。
藥材包含:黃連(三兩,要和吳茱萸一起炒到紫色,然後把吳茱萸去除,不用),木香(一兩),肉豆蔻(用麵包包裹後炮製過的一兩)。
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用小米熬成的糊做成丸子,像綠豆那麼大。每次服用十五顆,在空腹的時候用米湯送服。
3. 茯苓白朮散
治痢或白或青
茯苓、白朮、人參、木通、肉果(炮)、訶子、枳殼、甘草
水一鍾,燈心五根,陳米一撮,煎五分,食遠服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是治療痢疾,症狀可能是白色或青色的。
使用的藥材有:茯苓、白朮、人參、木通、肉豆蔻(炮製過的)、訶子、枳殼、甘草。
用法是:用一碗水,加上五根燈心草,一小撮陳米,一起煎煮到剩下一半的量,然後在吃飯前服用。
4. 地榆芍藥湯
治赤痢腹痛。
當歸、生地黃、地榆、芍藥、甘草、枳殼、黃連。
水一鍾煎五分服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叫做地榆芍藥湯,是用來治療拉肚子拉出血(赤痢)而且肚子痛的。
裡面的藥材有:當歸、生地黃、地榆、芍藥、甘草、枳殼、黃連。
使用方法是:加一碗水煎煮到剩下一半的量,然後服用。
5. 養臟湯
治小兒冷熱不調,赤白痢下,或如膿血、魚腦,臍腹疼痛,脫肛下墜:
人參、訶子、粟殼、當歸、肉桂、木香、肉果(炮)、白朮、芍藥、甘草。
水一鍾,煎五分,不拘時服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小孩子因為冷熱失調引起的疾病,像是拉肚子,有時候拉出來的是紅色或白色,有時候像膿血或魚腦一樣,肚子痛,甚至脫肛:
藥材有:人參、訶子、粟殼、當歸、肉桂、木香、肉豆蔻(炮製過)、白朮、芍藥、甘草。
用水一碗,煎煮到剩下一半,不論什麼時候都可以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