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集宜》~ 卷之八 (1)
卷之八 (1)
1. 龍齒散
治拗哭腹疼驚熱:
龍齒、蟬蛻、人參、天麻、全蠍(各一錢)、羌活、茯苓、防風(各二錢)
為末,燈心湯調下,煎服亦可。
白話文:
治療嬰兒因驚嚇或發熱引起的哭鬧、腹痛:
使用龍齒、蟬蛻、人參、天麻、全蠍(各一錢)、羌活、茯苓、防風(各二錢)這些藥材,將它們研磨成粉末。
服用時,可以用燈心草煮的湯調和藥粉服用,也可以將藥材煎煮後服用。
2. 蟬蛻鉤藤飲
方見前。
白話文:
方見前。
3. 理中丸 俱治夜啼
方見中寒門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(理中丸)的內容,在治療中寒的章節裡可以找到。
4. 黃土散
治客忤
灶中黃土、蚯蚓泥(各等分)
為末水調塗頭上及五心上
白話文:
用來治療突然驚嚇或受到邪氣侵擾的病症。
取灶裡的黃土和蚯蚓泥,兩者份量相同,將它們磨成粉末,用水調和後,塗抹在頭部和手心、腳心、胸口等五個部位。
5. 牛黃丸
治客忤 方見前
○癇疾
白話文:
治療突然昏倒,像被邪氣侵襲一樣的症狀,藥方和之前提過的相同。
另外,也治療癲癇等疾病。
治驚癇
膽星(二錢) 全蠍 蟬蛻(各一錢) 防風 天麻 白附子 殭蠶(各一錢五分)麝香(少許)
為細末用棗肉為丸如綠豆大,每服十五丸,薑湯下。
白話文:
牛黃丸
治療驚風、癲癇等症狀。
藥材包含:膽南星(八克)、全蠍、蟬蛻(各四克)、防風、天麻、白附子、殭蠶(各六克)、麝香(少量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,用棗泥做成如綠豆大小的藥丸,每次服用十五丸,用薑湯送服。
6. 化風丹
治風癇
膽星、羌活、獨活、天麻、防風、甘草、荊芥、人參、川芎
上為末,煉蜜和丸如龍眼大,每用一丸,薄荷湯送下。
白話文:
化風丹
這個藥方是治療癲癇發作的。
藥材包含:膽南星、羌活、獨活、天麻、防風、甘草、荊芥、人參、川芎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做成藥丸,大小像龍眼一樣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薄荷湯送服。
7. 妙聖丹
治食癇
代赭石(醋煅) 雄黃 蠍梢 辰砂(各一錢) 輕粉(三錢) 麝香(少許) 杏仁(十粒去皮尖)巴豆(三粒去油)
為末棗肉和丸如粟米大,每服七丸,量大小用。
白話文:
妙聖丹
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因為飲食引起的癲癇。
藥材包含:
- 代赭石(用醋燒過)一錢
- 雄黃一錢
- 蠍子的尾巴一錢
- 辰砂一錢
- 輕粉三錢
- 麝香少許
- 杏仁十粒(去掉外皮和尖端)
- 巴豆三粒(去掉油脂)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棗泥混合搓成小米粒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七顆,可以根據病患體型大小調整用量。
8. 虎睛丸
治小兒驚癇邪入心經
虎晴(研細) 遠志(去心薑製) 犀角(二錢) 大黃(酒煨二錢五分) 石菖蒲(二錢五分) 麥門冬(去心二錢五分) 蜣螂(三枚去足翅)
為末粟米糊和丸如棗大,每服十五丸,竹葉湯下。
白話文:
這個虎睛丸是用來治療小孩子因為受到驚嚇而引起的癲癇,邪氣侵入心經的症狀。
藥材包含:虎睛(磨成細粉)、遠志(去除中心並用薑汁炮製)、犀角(二錢)、大黃(用酒浸泡後煨製二錢五分)、石菖蒲(二錢五分)、麥門冬(去除中心二錢五分)、蜣螂(三枚,去除腳和翅膀)。
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,用小米糊調和製成如棗子般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十五丸,用竹葉煎湯送服。
9. 比金膏
治驚癇先用此
人參、琥珀、茯苓、遠志、硃砂、天麻、石菖蒲、川芎、南星(薑製各二錢)、麝香(一字)、青黛(一錢)
上為末,用煉蜜和丸如桐子大,每服一丸,金銀煎湯化下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「比金膏」是用來治療驚癇的,首先要使用這個藥方。
藥材成分有:人參、琥珀、茯苓、遠志、硃砂、天麻、石菖蒲、川芎、南星(用薑汁炮製過的,以上各取二錢)、麝香(少許,約一字)、青黛(一錢)。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,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金銀花煎煮的湯藥化開後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