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集宜》~ 凡例八款 (1)

回本書目錄

凡例八款 (1)

1. 病源

勞傷氣血、風冷氣襲、七情、六淫、房勞

夫經者候也,謂候其一身之陰陽愆伏,知其安危,故其來必以月。太過不及,皆謂之不調。過於陽則前期而來,過於陰則後期而至。其有乍多乍少,斷絕不行,崩漏不止,亦有陰陽盛衰,寒熱為邪耳。巢氏云:婦女月水不調者,由勞傷氣血以致體虛。若風冷之氣克於胞內,傷於衝任之脈,損於太陽少陰之經。

衝任之脈皆起於胞內,為經絡之海。手太陽小腸之經,手少陰心之經也。此二經為表裡,主上為乳汁,下為月水。然則月水是經脈之餘。若冷熱調和,則衝任之脈盛,太陽少陰所生之血宣流,依時而下。若寒溫乖適,經脈則虛。或有風冷之氣乘之,邪傳之血,或寒或熱。寒則血結,溫則血消,故月水乍多乍少,故謂之不調也。

若夫經脈不調之病,蓋因墮胎及產後傷血,或因脾胃不和,飲食少進,不能生血,或七情傷心,氣停結,故經脈不調也。

余按:血為氣配,因氣而行。成塊者,氣之凝。將行而痛者,氣之滯。行後作痛者,氣血俱虛。色淡者亦虛。錯經妄行者,氣之亂。紫者,氣之熱。黑者,熱之甚。今人悉為風冷,多誤。蓋前之病,氣行則血行,氣止則血止。王節齋曰:婦人女子經脈不行,多由脾胃損傷而致者,不可便認作經閉血死,輕用通經破血之藥。遇有此症,便須審其脾如何。

若因飲食勞倦,損傷脾胃,少食惡食,泄瀉疼痛,或因誤服汗下致克藥傷其中氣,以致血少而不行者,只宜補養脾胃。蓋旺則能生血而經自行矣。又有飲食積滯致傷脾胃者,亦宜消積補胃。若脾胃無病,果有血塊凝結,方宜行血通經。

白話文:

月經不調的原因,大致上是因為勞累損傷氣血、風寒侵襲、情緒失調、外感六淫邪氣、以及房事過度等因素。

所謂的「經」,指的是觀察身體陰陽氣血運行的狀況,以此來了解身體的健康安危,所以月經才會按月來潮。月經來潮的時間過早或過晚,都表示月經不正常。來潮時間過早屬於陽氣偏盛,過晚則屬於陰氣偏盛。月經忽多忽少,甚至斷絕不行,或是崩漏不止,這些都是因為身體的陰陽盛衰失衡,或是受到寒熱邪氣侵襲所導致的。就像巢元方說的,婦女月經不調,大多是因為勞累損傷氣血,導致身體虛弱。如果風寒邪氣侵襲子宮,損傷衝脈和任脈,或是損傷太陽經和少陰經,都可能造成月經不調。

衝脈和任脈都起源於子宮內部,是經絡的匯集之處。手太陽小腸經和手少陰心經,這兩條經脈互為表裡,向上主導乳汁的分泌,向下主導月經的來潮。因此,月經可以說是經脈剩餘的血。如果身體冷熱平衡,衝脈和任脈就會強盛,太陽經和少陰經所生的血液就能順利運行,並按時來潮。如果身體寒溫失調,經脈就會虛弱。又或者受到風寒邪氣的侵擾,邪氣就會影響血液的運行,使得身體產生寒或熱的症狀。寒氣會使血液凝結,熱氣則會使血液消散,所以才會出現月經忽多忽少的狀況,這就是所謂的月經不調。

月經不調的病因,可能是因為墮胎或產後失血,或是因為脾胃不和,飲食減少,導致無法產生足夠的血液,或是因為情緒失調,導致氣機鬱滯,這些因素都會導致月經不調。

我認為,血是依附於氣而運行的,氣行則血行。月經出現血塊,是因為氣的凝滯。月經來潮前感到疼痛,是因為氣的阻滯。月經來潮後感到疼痛,則是因為氣血兩虛。月經顏色淡,也表示身體虛弱。月經不按規律來潮,是因為氣的紊亂。月經顏色呈紫色,表示身體有熱。月經顏色呈黑色,表示身體熱邪嚴重。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月經不調是風寒引起的,這是錯誤的。因為前面提到的這些病症,只要氣機運行順暢,血液就能正常運行,氣機停止,血液也會停止。王節齋說過,婦女月經不來,大多是因為脾胃受損所致,不能馬上認為是閉經或血死,就輕易使用通經破血的藥物。遇到這種情況,必須先仔細檢查脾胃的狀況。

如果是因為飲食不當或過度勞累,損傷了脾胃,導致食慾不振、腹瀉疼痛,或是因為誤服發汗或瀉下的藥物,損傷了體內的中氣,導致血虛而不來月經,這種情況就應該以補養脾胃為主。只要脾胃強健,就能產生足夠的血液,月經自然就會來潮。如果是因為飲食積滯損傷脾胃,也應該先消除積滯,調理脾胃。如果脾胃沒有問題,確實有血塊凝結,才能使用活血通經的藥物。

2. 脈法

脈訣云:爾乃尺中脈滑,定知女經不調。

白話文:

脈象口訣說:如果摸到尺部的脈象滑動,可以判斷這個女子月經不順。

3. 治法

一、調經養血,宜用四物湯為主治。

一、經閉不通,血枯者,宜用四物湯加桃仁、紅花。

一、經水不及期而來者,是血虛有熱,宜用四物湯加黃芩、黃連。

一、經水過期而來者,是血虛氣滯,宜用四物湯加牡丹皮;虛加人參、白朮、香附、青皮。

一、過期血紫黑有塊者,是血熱氣鬱,宜開鬱理氣,用四物湯加香附、蒼朮、玄胡索、黃連、青皮、烏藥。

一、經水色黃淡者,是血虛有疾,宜用四物湯加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蒼朮、白朮。

一、損傷脾胃,以致血少而經不行者,宜補養脾胃,宜用歸術補中湯。

一、經水或前或後,乍多乍少,宜用調經湯。

一、經水未行,臨經將來作痛者,是血虛也,亦有瘀血鬱滯,宜用調經理氣湯。

一、經水妄行者,是血熱妄溢,宜用四物湯加黃芩、黃連、白朮、白芷。

一、經水行後作痛者,是血虛,宜用八物湯。

一、經水不調,臍腹刺痛,是血虛臟冷,宜用薑桂湯或艾附丸(在催生門)。

一、月經不調,淋瀝不止,腹中堅痛,不飲食或久不來,宜用桃仁散。

一、婦人室女經水不行,時或腹中刺痛、腰胯沉重,宜用紅花當歸散、通經丸。

一、婦人先有脫血,或醉入房勞,經水衰少或久不來,名曰血枯,宜用熟乾地黃丸。

一、婦人肥盛,經水三二個月一行者,是痰盛而軀脂閉塞,宜用導痰湯加川芎、當歸、香附、蒼朮、白朮。

一、經水適來適斷,往來寒熱如瘧者,宜用四物湯、小柴胡湯。

一、寡婦尼姑經候不調者,宜多用開鬱之藥。

一、肥白婦人經不調者,宜用四物湯加人參、黃耆、蒼朮、白朮、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。

一、經脈不通,繞臍寒疝作痛,此由寒氣客血室,宜用溫經湯,或桂枝桃仁湯、濟陰丹、萬病丸。

一、婦人小產或血崩,心痛甚者,名殺血心痛,宜用烏賊魚墨炒為末,醋湯調服。

一、婦人血氣攻心腹作痛者,宜用延胡索散、當歸散。

一、婦人小腸氣疼,或氣攻心痛欲死者,宜用失笑散。

一、月水不行,腰腹作痛,宜用牛膝散、蠲痛散。

一、婦人血虛煩熱,月水不調,時作潮熱,宜用逍遙散。

一、婦人室女經候不調者,宜用四制香附丸、當歸地黃丸、艾附丸(在後催生門)。

白話文:

治療方法

一、調理月經、滋養血液,適合使用以四物湯為主的方劑。

一、月經閉止、血量枯竭不通暢的情況,適合使用四物湯,並加入桃仁、紅花。

一、月經提前來潮,屬於血虛有熱的狀況,適合使用四物湯,並加入黃芩、黃連。

一、月經延後才來,屬於血虛氣滯的狀況,適合使用四物湯,並加入牡丹皮;如果體虛,則加入人參、白朮、香附、青皮。

一、月經延後,顏色紫黑且有血塊,屬於血熱氣鬱的狀況,適合使用能疏肝解鬱、理順氣機的方劑,例如四物湯,並加入香附、蒼朮、玄胡索、黃連、青皮、烏藥。

一、月經顏色淡黃,屬於血虛有痰的狀況,適合使用四物湯,並加入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蒼朮、白朮。

一、因為損傷脾胃導致血少、月經不來的情況,適合補養脾胃,使用歸術補中湯。

一、月經時而提前、時而延後,時多時少,適合使用調經湯。

一、月經尚未來潮,但經期將至時感到疼痛,屬於血虛,也可能是因為瘀血阻滯,適合使用調經理氣湯。

一、月經不按常規而來,屬於血熱妄行的情況,適合使用四物湯,並加入黃芩、黃連、白朮、白芷。

一、月經來潮後才感到疼痛,屬於血虛,適合使用八物湯。

一、月經不調,肚臍腹部有刺痛感,屬於血虛內臟虛寒的狀況,適合使用薑桂湯或艾附丸(在催生門)。

一、月經不調、淋漓不斷、腹部堅硬疼痛、不思飲食,或長時間不來月經,適合使用桃仁散。

一、婦女或未婚女子月經不來時,或腹部刺痛、腰部胯部沉重,適合使用紅花當歸散、通經丸。

一、婦女先前有失血的情況,或酒醉後行房勞累,導致月經衰少或長時間不來,稱為血枯,適合使用熟乾地黃丸。

一、婦女肥胖,月經間隔二、三個月才來一次,屬於痰濕過盛導致體內脂肪阻滯,適合使用導痰湯,並加入川芎、當歸、香附、蒼朮、白朮。

一、月經時來時斷,忽冷忽熱,像瘧疾一樣,適合使用四物湯、小柴胡湯。

一、寡婦或尼姑,月經週期不規律,適合多使用能疏肝解鬱的藥物。

一、體型肥胖的婦女,月經不調,適合使用四物湯,並加入人參、黃耆、蒼朮、白朮、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。

一、經脈不通,肚臍周圍有寒疝疼痛,是因為寒邪侵入血室,適合使用溫經湯或桂枝桃仁湯、濟陰丹、萬病丸。

一、婦女小產或血崩後,心痛劇烈,稱為殺血心痛,適合使用烏賊魚墨炒熟後磨成粉,用醋湯調服。

一、婦女血氣上攻心臟,腹部作痛,適合使用延胡索散、當歸散。

一、婦女小腸疝氣疼痛或氣攻心痛到快要昏死,適合使用失笑散。

一、月經不來,腰腹疼痛,適合使用牛膝散、蠲痛散。

一、婦女血虛煩躁發熱,月經不調,時常有潮熱,適合使用逍遙散。

一、婦女或未婚女子月經週期不規律,適合使用四制香附丸、當歸地黃丸、艾附丸(在後催生門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