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毅
《醫方集宜》~ 卷之三 (1)
卷之三 (1)
1. 形證並治法
戴云:小便不禁,出而不覺,赤者是熱,白者虛氣也。
節齋曰:小便不禁或頻數,古方多以為寒而用溫澀之藥,殊不知屬熱者多,蓋由膀胱火邪妄動,水不得寧,故不能禁而頻數來也。故年老人多頻數,是膀胱血少陽火偏動也。治法當補膀胱陰血,瀉火為主,而佐以收澀之劑,如牡蠣、山茱萸、五味子之類,不可用溫藥也。病本屬熱故宜瀉火,因水不足故火動而致小便多,小便既多水亦虛矣,故宜補血。
補血瀉火治其本也,收之澀之治其標也。
白話文:
戴氏說:小便失禁,排出時沒有感覺,尿液呈現紅色是熱證,呈現白色是虛氣所致。
節齋說:小便失禁或是頻繁,古代的方劑大多認為是寒證而使用溫熱收澀的藥物,殊不知屬於熱證的情況很多,大多是因為膀胱的火邪過於妄動,導致水液不安寧,所以才會無法控制而頻繁排尿。因此老年人多有頻尿的狀況,是因為膀胱的血氣不足,陽火偏於亢盛。治療方法應以補養膀胱的陰血,瀉火為主要方向,並輔以收澀的藥物,像是牡蠣、山茱萸、五味子之類,不可以使用溫熱藥物。病症的本質是熱證,所以應該瀉火,因為體內水分不足,所以火氣妄動導致小便過多,小便過多之後水分更加虛少,所以應該補血。
補血和瀉火是治療根本的方法,而使用收澀藥物是治療症狀的方法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