丁毅

《醫方集宜》~ 卷之五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 (1)

1. 加味補中湯

治氣虛便濁

白朮、陳皮、黃耆、人參、炙甘草、當歸、柴胡、牡蠣、黃柏、升麻

水二鍾,煎八分,不拘時服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叫做加味補中湯,是用來治療因為氣虛導致的排便不清澈混濁的狀況。

藥材包含:白朮、陳皮、黃耆、人參、炙甘草、當歸、柴胡、牡蠣、黃柏、升麻。

使用方法是:將兩碗水,把上述藥材一起煎煮到剩下八分,不論什麼時間都可以服用。

2. 秘精丸

治下元虛寒小便白濁或如米泔凝指

牡蠣(煨一兩) 菟絲子(酒煮焙另研) 韭子(炒各二兩) 龍骨(生用一兩) 五味子(五錢) 白茯苓(二兩) 白石脂(一兩) 桑螵蛸(酒炙一兩)

上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,每服七十丸,空心鹽湯送下。

白話文:

這個藥方「秘精丸」是用來治療下焦虛寒引起的頻尿、小便混濁像米漿,或者小便出現凝塊的狀況。

藥材組成:

  • 煨過的牡蠣一兩
  • 用酒煮過後烘乾再研磨成粉的菟絲子二兩
  • 炒過的韭菜子二兩
  • 生的龍骨一兩
  • 五味子五錢
  • 白茯苓二兩
  • 白石脂一兩
  • 用酒浸泡炙烤過的桑螵蛸一兩

製作方法: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酒調製成糊狀,做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。

服用方法: 每次服用七十丸,在空腹時用鹽水送服。

3. 鎖精丸

治夢遺精滑

黃柏(酒浸炒紫二兩) 白朮(一兩) 白龍骨(五錢煅) 枸杞子(一兩) 當歸(一兩酒洗) 石蓮肉(五錢) 海蛤粉(五錢) 乾山藥(一兩) 白芍藥(一兩酒炒) 五味子(五錢) 白茯苓(一兩) 熟地黃(二兩酒浸)

上為末蜜和丸如桐子大,每服六十丸,空心鹽湯或溫酒任下。

白話文:

這個藥方「鎖精丸」是用來治療遺精、滑精的。

藥材包含:

  • 黃柏(用酒浸泡後炒過,二兩)
  • 白朮(一兩)
  • 煅燒過的白龍骨(五錢)
  • 枸杞子(一兩)
  • 用酒洗過的當歸(一兩)
  • 石蓮肉(五錢)
  • 海蛤粉(五錢)
  • 乾山藥(一兩)
  • 用酒炒過的白芍藥(一兩)
  • 五味子(五錢)
  • 白茯苓(一兩)
  • 用酒浸泡過的熟地黃(二兩)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和製成丸子,大小如梧桐子。每次服用六十丸,空腹時用鹽水或溫酒送服。

4. 瑞蓮丸

治思慮傷心,便下赤濁。

白茯苓(去皮) 石蓮肉(去心炒) 龍骨(生用) 天門冬(去心) 麥門冬(去心) 柏子仁(炒另研) 紫石英(火煉研細) 遠志(甘草水煮去心) 酸棗仁(炒) 當歸(酒洗) 龍齒(以上各一兩) 乳香(五錢另研)

上為細末,蜜丸如桐子大,硃砂為衣,每服七十丸,空心用溫酒或大棗煎湯任下。

白話文:

瑞蓮丸

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因為思慮過度導致的心神損傷,以及大便時排出帶有紅色混濁物的症狀。

使用的藥材有:去皮的白茯苓、炒過的去心石蓮子肉、生龍骨、去心的天門冬、去心的麥門冬、炒過另外研磨的柏子仁、火煉研磨成細粉的紫石英、用甘草水煮過後去心的遠志、炒過的酸棗仁、用酒洗過的當歸,以及龍齒(以上每種藥材各一兩)。另外加入乳香(五錢)另外研磨。

將以上所有藥材磨成細粉,用蜂蜜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,再用硃砂包衣。每次服用七十丸,空腹時用溫酒或大棗煎湯送服。

5. 桑螵蛸散

治男子因房勞過度,小便日數十次,稠如米泔,或赤或白,心神恍惚,瘦瘁減食,此因耗傷真氣而得之也。

桑螵蛸(鹽水煮) 遠志(甘草水煮去心苗) 菖蒲(鹽炒) 龍骨(煅研) 人參(去蘆) 茯神(去木) 當歸(酒洗去蘆) 龜甲(醋炙各一兩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臨睡用人參湯調下。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治療男子因為性生活過度,導致小便次數一天多達數十次,小便混濁像米漿,有時呈現紅色或白色,精神恍惚,身體消瘦,食慾減退的狀況。這是因為過度耗損體內真氣所造成的。

藥材包含:桑螵蛸(用鹽水煮過)、遠志(用甘草水煮過並去除心苗)、菖蒲(用鹽炒過)、龍骨(煅燒後研磨)、人參(去除蘆頭)、茯神(去除木質部分)、當歸(用酒洗過並去除蘆頭)、龜甲(用醋炙烤過),每種藥材各一兩。
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睡前用人參湯送服。

6. 萆薢分清飲

治真元不足,下焦虛寒,小便白濁,頻數無度,旋面如油光彩,旋腳澄下凝如膏糊

益智仁 川萆薢 石菖蒲 烏藥(各等分)

水二鍾,入鹽一捻,煎八分,食前服

一方加 茯苓 甘草

白話文:

這個方子用來治療因為身體元氣不足、下焦虛寒引起的病症,像是小便混濁不清,頻繁且沒有節制,臉色看起來像擦了油一樣有光澤,腳底則會沈積濃稠如膏狀的物質。

這個藥方的組成有:益智仁、川萆薢、石菖蒲、烏藥,這四種藥材的份量相等。

使用方法是:用水兩碗,加入少許鹽,煎煮至剩八分,在飯前服用。

另一個藥方是在原方的基礎上,再加入茯苓和甘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