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集宜》~ 卷之四 (1)
卷之四 (1)
1. 茴香五苓散
白朮、茯苓、小茴香、豬苓、澤瀉、官桂、黑牽牛、莪朮、玄胡索
白話文:
白朮、茯苓、小茴香、豬苓、澤瀉、肉桂、黑牽牛、莪朮、延胡索。
2. 莪朮玄胡散
治婦人小腸氣
玄胡索、當歸、芍藥、川芎、官桂、蓬朮、三稜、香附、青皮、甘草、桃仁、陳皮
水二鍾,姜三片,煎八分,食遠服。
白話文:
治療婦女因小腸氣引起的疼痛不適。
藥材包含:玄胡索、當歸、芍藥、川芎、肉桂、蓬朮、三稜、香附、青皮、甘草、桃仁、陳皮。
用水兩碗,加入生薑三片,煎煮至剩八分,在飯後較久的時間服用。
3. 益智仁湯
治通腸疝氣,以物抵之則上鳴若蛙聲
益智仁、木香、陳皮、川楝子、木通、檳榔、青皮、茯苓、升麻、小茴香、甘草
水二鍾,姜三片,煎八分,不拘時服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叫做益智仁湯,是用來治療疝氣,這種疝氣的特徵是,用東西按壓時,肚子裡面會發出像青蛙叫的聲音。
這個方子的藥材有:益智仁、木香、陳皮、川楝子、木通、檳榔、青皮、茯苓、升麻、小茴香、甘草。
將以上藥材加兩碗水和三片生薑一起煮,煮到剩八分滿時就可以喝了,什麼時間喝都可以。
4. 橘核散
治血疝卵核紅腫將成癰爛:
桃仁、檳榔、紅花、甘草、茯苓、橘核、青皮、木通、蒼朮、穿山甲、○(一方內有海藻、蒼朮、無川楝子)
水二鍾,姜三片,煎服。
白話文:
治療血疝,陰囊腫脹發紅,快要化膿潰爛的狀況:
藥材包含:桃仁、檳榔、紅花、甘草、茯苓、橘核、青皮、木通、蒼朮、穿山甲(另一個處方中則有海藻、蒼朮,但沒有川楝子)。
用水兩碗,加生薑三片,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5. 乳香川楝散
治血疝
乳香末(三錢) 川楝子(五錢火煅存性為末) 殭蠶(炒為末五錢)
上三味各為末和勻,每服二錢,用溫酒調服。
白話文:
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血疝的。
藥材包含:乳香粉末(三錢)、川楝子(五錢,用火燒過後保留藥性再磨成粉)、殭蠶(炒過後磨成粉,五錢)。
將以上三種藥材分別磨成粉後混合均勻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溫熱的酒調和後服用。
6. 聚香飲子
治氣疝
檀香、木香、乳香、川烏、延胡索、沉香、丁香、藿香、桔梗、甘草、薑黃
水二鍾,姜三片,煎八分,不拘時服。
白話文:
聚香飲子
治療氣疝的藥方。
使用檀香、木香、乳香、川烏、延胡索、沉香、丁香、藿香、桔梗、甘草、薑黃這些藥材。
加兩碗水,放入三片生薑,煎煮至剩八分(約八成)的量,不限制服用時間。
7. 劫疝散
烏頭、山梔子(各等分)
為末,用長流水同薑汁調服。
一方治陰囊腫痛,大小便不通:
白牽牛(二兩)、桑皮、白朮、木通、陳皮(各五錢)
上為末,每服二錢,空心薑汁調服。
白話文:
將烏頭、山梔子兩種藥材等量磨成粉末,用流動的清水和薑汁一起調和服用。
另一個藥方可以治療陰囊腫脹疼痛,以及大小便不通暢的情況:
使用白牽牛二兩、桑白皮、白朮、木通、陳皮各五錢,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空腹服用二錢,用薑汁調和服用。
8. 定痛連效散
橘核、梔子(炒)、山楂、吳茱萸、荔枝核(炒)、川楝子肉
上為末,空心長流水調服。
白話文:
將橘核、炒過的梔子、山楂、吳茱萸、炒過的荔枝核、川楝子肉,全部研磨成細末。在空腹時,用溫開水(最好是流動的清水)調和後服用。
9. 五葉湯
枇杷葉、野紫蘇葉、椒葉、蒼耳子葉、水晶蒲桃葉
上五味不拘多少,量水煎浴洗。
白話文:
枇杷葉、野紫蘇葉、花椒葉、蒼耳子葉、水蒲桃葉,以上這五種藥材,每種不論用多少,加水煎煮後,用來沐浴清洗身體。
10. 椒苓丸
治狐疝
真川椒(一斤,去梗,除閉口者炒,令人出汗) 白茯苓(十斤,去皮)
共為末,蜜和千杵,丸如桐子大,每服五六十丸,空心鹽湯酒任下。
白話文:
椒苓丸
治療狐疝(即陰囊疝氣)。
使用真正的川椒一斤(去除枝梗,並將未開口的椒粒去除,炒過後服用會使人發汗),白茯苓十斤(去除外皮)。
將上述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,用蜂蜜調和後,搗製數千次,做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五、六十丸,空腹時用鹽水或酒送服皆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