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方集宜》~ 卷之四 (2)
卷之四 (2)
1. 寬中枳朮湯
治胸膈飽悶,飲食作脹,或成虛滿痞硬
白朮、枳實、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厚朴、青皮、山楂、神麯、甘草;○胃中寒加砂仁、官桂;○胃中熱炒山梔、生薑煎服。
白話文:
此方劑可用於治療胸口、橫膈部位感覺飽脹、悶悶不舒服,吃東西後容易脹氣,或者形成虛弱性的腹部脹滿、痞塞、硬塊等症狀。
藥材組成:白朮、枳實、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厚朴、青皮、山楂、神麯、甘草。
如果胃部偏寒,可加入砂仁、肉桂。
如果胃部偏熱,則改用炒過的梔子,並加入生薑一起煎煮服用。
2. 舒郁理氣湯
治胸中氣鬱不舒暢或作酸嘔脹痞悶不食
蒼朮、香附、山楂、甘草、青皮、木香、厚朴、蓬朮、檳榔、半夏、茯苓、神麯
水二鍾,姜三片煎服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是治療胸中氣機鬱結不舒暢,或是出現胃酸逆流、噁心、腹脹、胸悶、食慾不振等症狀的。
藥材組成包含:蒼朮、香附、山楂、甘草、青皮、木香、厚朴、蓬朮、檳榔、半夏、茯苓、神麯。
用水兩碗,加入三片生薑一起煎煮後服用。
3. 調中湯
治脾胃氣虛,飲食不化,胸中作悶
人參 白朮 茯苓 甘草 神麯 山楂 陳皮 ○噁心加砂仁 藿香 ○唇燥加白芍藥 ○大便不利加澤瀉
水二鍾,姜三片,棗一枚,煎八分,不拘時服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「調中湯」是用來治療脾胃氣虛,導致食物消化不良,胸口感到悶脹的。
藥材包含: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神麯、山楂、陳皮。如果感到噁心,可以加入砂仁、藿香;如果嘴唇乾燥,可以加入白芍藥;如果大便不順暢,可以加入澤瀉。
用水兩碗,加入生薑三片、紅棗一顆,一起煎煮至剩八分,不論什麼時候都可以服用。
4. 和中湯
治胸中寒氣作疼作脹,或嘔吐不食
厚朴、乾薑、官桂、砂仁、蒼朮、陳皮、山楂、香附、茯苓、半夏、甘草
水二鍾,姜三片,煎八分,不拘時服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叫做和中湯,是治療胸口因寒氣引起的疼痛、脹滿,或者嘔吐、食慾不振的。
藥材包含:厚朴、乾薑、肉桂、砂仁、蒼朮、陳皮、山楂、香附、茯苓、半夏、甘草。
使用兩碗水,加入三片薑,煎煮至剩八分,不限時間服用。
5. 化郁寬中飲
治胸中原有痰氣嘈熱作脹乃是熱火生痰
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川芎、山楂、梔子、香附、蒼朮、青皮、神麯
水二鍾,姜三片,煎八分,不拘時服。
白話文:
這個方子叫做「化郁寬中飲」,是用來治療胸腔裡原本就有痰和氣,導致胸口嘈雜、發熱、脹滿的狀況,這是因為體內有熱火而產生痰。
藥材包含: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甘草、川芎、山楂、梔子、香附、蒼朮、青皮、神麯。
用水兩碗,加入生薑三片,煎煮至剩八分,不論什麼時候都可以服用。
6. 化郁調里湯
治腸腹結痛
陳皮、青皮、蓬朮、三稜、木香(二、三分)、丁香(一、二分)、草豆蔻、香附、甘草(三分)、白朮;○痛極加吳茱萸;○有食作吐加藿香、山楂、姜三片(自病要方)
白話文:
化郁調里湯
主治腸胃腹部因氣滯引起的脹痛
藥方組成:陳皮、青皮、蓬莪朮、三稜、木香(各取二至三分的量)、丁香(取一至二分的量)、草豆蔻、香附、甘草(取三分的量)、白朮。
- 如果疼痛劇烈,可以加入吳茱萸。
- 如果有吃東西就想吐的情況,可以加入藿香、山楂,以及三片生薑。 (此方出自《自病要方》)